- 博文
要毫不含糊推进第二轮刺激政策
2010-07-12 11:48:45随着通货紧缩的幽灵越来越露出其本来的原形,我们应当毫不含糊的推进第二轮刺激计划。随着楼市、股市的萧条,商品市场也即将陷入萧条,这预示着产能过剩的阶段还没有真正的结束。况且,如果流动性收紧,势必促使实体经济受伤。
或许,很多人还不明白,明明象农副产品和资产价格还在高位,哪里的通缩,应当是通胀才是。事实上,一个显著的逻辑是,正是因为实体经济陷入了通缩,陷入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旋窝,陷入了产能过剩,再加上资本从楼市调控中出逃,不动产财富储蓄池遭到破坏,股市还在漫漫熊途之中迷失自我,所以,资本才不得不去炒作资产和农产品,从而推进价格结构性上涨。还有,水旱交错的灾难,冷热极端的气候,对于农副产品的价格影响极大。
这种情况历史上并没没有过,像日本就曾经经历过这种困局。升值让日本制造遭遇沉重的打击,资本只得转入国内,而资本转入国内又迫使当局发行较多的货币,这些资本转进国内只能投进土地、房市、股市和其他资产以便保值甚至升值,于是乎,日本经济“过热”,那还得了,继续加息、加税,如此,加息、加税和升值就这样将日本经济推进了泥潭之中,等待日本人明白过来,再宽松的刺激政策都无能为力了。相信,我们的政府在这个时候,不会再犯日本政府的愚蠢错误。因为我们的关键不在货币,我们的关键在内需的拓展,解决之道在于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所谓的流动的资本都引进中西部广袤的空间里消化,变害为利,推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清楚,我们的工业品实际上是过剩的,这种过剩并不是绝对性的过剩,而是相对于外需不振、内需不举的过剩。我们面对最大的困难不是通胀,而是通缩。如果是通胀的话,办法极多,但经济学家们和政府最没办法的是通缩,像日本都没有没办法治理20年来的通缩。
当房地产低迷之际,去年房地产和汽车双核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了,特别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其实,从历史上来看,货币的增长是必然的,信贷的扩张也是必然的,水涨船高住房财富也是必然增长,否则,那毕竟是悲剧。因为居民的财富有一大半表现为房产,如果货币增长而居民财富不增长,那倒是不正常。今天的房地产问题看起来是两难,但如果扩大土地供给并积极推进城镇化的话,这种两难就能解决,还不至于发生日本的悲剧。没有炒家愿意炒作过剩的东西,中国的住房问题,还需要从增加供应量上来做,这也是我们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核心,而这个路径不是野蛮打压房价,而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逐步消化中国的高房价问题,使得土地财政真正成为推进全国区域均衡的砝码,成为推进中西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利器。
我们还要考虑中国的庞大流动人口问题,数据说,我国目前流动人口规模保持2亿以上,是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新生代流动人口成为主体,人口流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这么庞大的流动人口,他们是城市化的坚定后备军,他们是未来新城市的主人。我们东部城市已经象水一样富痒化,房价高企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迫使我们的管理层要在西部有大作为——顺应历史推进城市化,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中部,中部的崛起甚至在战略意义上不亚于西部大开发。如果将视野扩大到这个层面,我们就可以抛开高房价的争论、产业升级难产、货币政策的狼狈不堪和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为这些是基础。还有,在经济推进的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积累,都是核心因素,我们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从历史的视野来看待当前的困难:或许,单胎化的人口政策、低端技术的恶性竞争以及危害资本积累的各项限制,快到了不得不考虑改变的时候了。
明确第二轮刺激计划,我们不希望再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了,能够保持当前的政策不变,而且能够执行好,就非常不错了,我们的第二轮刺激计划主要集中在做好两件大事情:一个是推进中部崛起,西部大发展,积极推进小城镇化,特别是土地政策不要墨守陈规,以便开拓内需空间,一个是放开垄断产业,改革实践证明,政府不管哪个产业哪个产业就能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去放开以便藏富于民,富裕国家;好好搞好服务业,以便增加就业,转移工业和农业转移出来的过剩劳动力,将中国的城市化搞好,不要被国际那些看中国城镇化笑话的人看扁了。最近高层比较关注西部大开发,但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中部地区更有优势,绝对不该被遗忘,中部崛起对于中国经济布局和战略安全很有好处,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军事帝国主义到处耀武,更显得这种布局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