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杨红旭:不必夸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2010-03-03 13:37:54专职做房地产研究工作,决定了我对于楼市分析和研究,必须采取理性的态度。虽然中国楼市还很不成熟,频频偏离理性轨道的突冷突热,从而造成用理性分析法时有判断失误,但并不能因此放弃理性的态度。针对2009年楼市的过度火爆,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我曾一再质疑其合理性,可房价总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去年3月一直涨到现在(70个城市房价指数环比)。
现在又走向了另一端。在宏观调控之下,楼市出现降温态势,于房价大跌论又成为一个响亮的声音。对此,我同样不认同,2010年中国房价调整是必须的,但却非大跌。谁都知道,从投资心理上分析,观点贩卖者夸大市场风险,更容易吸引公众眼球,一些人每每以此为乐,甚至为营生(眼球经济派生出的利益)。
这种现象不仅国内存在,国外某些人也动辄断言国内房价泡沫很大,必然会大跌,甚至崩盘。去年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回暖一片叫好,近段时间包括索罗斯在内著名老外却转而唱空中国经济,包括通胀及资产泡沫。这其中还是别有心的。
下面附录一篇国外专栏作者写的一篇关于中国楼市的文章。不妨先看下: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呈贡的大部分房子或许还空着,但已经开始吸引房地产投机商的注意。
在当地为数众多的房地产中介机构之一,辛先生正关注着新房。他来自于东部沿海城市温州——在中国,温州成了自由资本主义的代名词——已经在一处名为惠兰园的楼盘拥有8套公寓,但还想多买几套。理论上,惠兰园是专门留给迁至呈贡的公务员居住的。“我认为,现在趁呈贡房价还没开始飙升之前投资是个好主意,”辛先生表示。
如果说金融危机给出了什么重大教训,那就是:货币当局应设法预见到资产价格泡沫,尤其房地产领域。鉴于目前有明显的迹象显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逐渐接近泡沫水平,中国已成为上述理论的一个范例。
标志之一是人们大量囤积空房,希望房价能上涨,但还有其它一些迹象。英国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表示,去年中国土地均价上涨了106%。其中上海上涨逾200%,广州上涨近400%,温州上涨876%。渣打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我们认为,目前许多城市都存在泡沫,特别是大城市。”
地价和房价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房地产投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还因为卖地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也为中国很大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供了财政支持。因此,尽管中国有关部门不能听任市场出现过多泡沫,但他们同样承担不起房价暴跌的后果——这也可能给经济造成大量的附带损害。
因此,北京方面正小心尝试为市场降温。中国对金融体系的严格管控,使得中国政府比其它国家监管部门拥有更多的武器。中国相关部门目前规定,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而“捂地”的开发商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当局私下里要求银行缩减对某些开发商的放贷规模。
一些地方的市场仍呈现出一片繁盛景象。在中国南部的海南岛,房价在年初几周的房地产热潮中上涨了18%,一些楼盘甚至上涨50%以上。但也有报告显示,上月,中国一些最大城市的房屋交易量有所下降,这或许预示着市场会变得更加规范。中国政府当然希望如此。
这篇的文章的分析,总体上还算理性,但引用的数据比较夸张,比如“去年中国土地均价上涨了106%。其中上海上涨逾200%,广州上涨近400%,温州上涨876%。”部分地块的出让价格溢价率较高,比如上海去年少数地块确实超200%,并不能代表全国、全市的地价水平都有这么大的涨幅。今年上海的外滩总价新地王和163地块单价新地五,溢价率皆没超过20%。
至于“辛先生正关注着新房。已经在一处名为惠兰园的楼盘拥有8套公寓,但还想多买几套。”在全国去年8亿多平米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规模中,辛先生这种已有8套房还想购房的,比重估计不足万分之一。拿这种特殊案例来推出普遍规律,实在是有点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