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收藏博客 | 豪宅博客
    个人资料
  • 姓名:黄欣伟豪宅专家
  • 博客等级:16
  • 博客积分:803079
  • 博客访问:849552
    博客标签

我的好友
  • 博文

节后购房暗流(下):去上海

2010-02-26 16:09:51

 

上次写了个关于两种“回上海”的节后购房人群素描,有同事看后反馈“明显和事实不符”,理由是在目前上海市场成交不到三位数的背景下去叫嚣发现新购房群体,明显是带有红包稿的下三滥行为。我的回应是“弱势做多是需要勇气的,下三滥也好于人云亦云”。抱着这样的执拗,我在上篇独立文章的后面加了个括号,写“上”,这才有了今天的“下”。

如果说回上海是针对“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群体,那么今天的“去上海”则对准的是即将来上海的人群展望检索。2010年的春节期间,上海媒介将喜庆“展期”,张口闭口“世博会”,好像2月份的春节是山寨版。这也不奇怪,举国体制下,活动高于传统,特别是政治活动。

那么,目前对外号称届时有7000万(还是加了定语“据保守估计”)来到上海,这部分人究竟有多少会和上海的某个楼盘发生一见钟情的化合反应呢?这个命题我们或许无法回答,但是我们可以揣摩下这些流动人群将因为什么而在上海楼市中“丝蛋白”((StandBy),猜测总是让人兴奋的——

去上海中的第一股暗流,来自于“想在上海”。这或许就是7000万中的盘剥结果。半年前跟某主流媒体一头脑相对有知识的领导交流,他展望了一种前景“到辰光,那些有钱人到上海看世博,他们已经小康几十年了,一看上海城市不错嘛,二看上海都是市区嘛,三看上海可以承受嘛,这样就可能随随便便买一套了。”作为结论,他补充了一句文艺话:“有钱人是嚣张的勇敢,特别是中国那些有钱人”。这个话我认同,因为我随后就附和了一句总结“所以说,世博会后上海大跌,这种逻辑只有罗圈和罗锅才能理解。”

之所以突然想起这个,是介于在过去的一年中接触了很多豪宅消费者,他们的无知和无畏真的让人诧异和惊恐,特别是那个媒介领导所说的123点理由,我完全同意,因为第一,上海的夜景不逊香港所以会得出并不贵的结论;第二,外来 人群对地段没有概念,认为有地铁有高楼的都是市区;第三,根据个人财富的不同,3万一平米和5万一平米都无法用相对概念来说明贵和不贵。

去上海的第二股购房暗流来自“为在上海”,不是咬文嚼字或者不完全是咬文嚼字,这些购房人绝对存在,东北的富裕子女可以给父母在海南买房过冬养老,全国的孝父孝母也完全可以给子女在上海买房,谓之“发展”。这种发展背后的定义,可以是看中上海的教育资源、上海的就业钱景、上海的商业机会、上海的投资空间、上海的国际化平台乃至上海的再发展跳板,总之给子女在上海买套房就等于排队买紧俏商品时候放了一块砖,99.99%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好于自己,“子女之于父母”是中国人唯一不会因妒忌眼红而造谣中伤的对象。看了世博会的华彩炫目是会对上海增添一份好感的,这种表面文章在很多年代里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而非美国人世界警察般地看着中国烟花而感叹又有多少劳工在花炮绚烂背后的事故所引发的伤害。所以,父母会觉得买了房子之后,孩子以后就是上海人了,当然唯一的0.01私心在于自己老了之后也能“偶尔”来上海小住。

都说光鲜的房地产背后“谁的眼泪在飞”,有房奴的不甘,也有“奴父房子”的辛酸,但其和上篇“回上海”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购房意愿,不是为买而买,而是为了未知的明天而买,但希望这个明天是如人所愿的。

再次向这种光鲜背后的隐忍致敬,二代没有理由不知恩图报。

阅读(1027) | 评论(1) | 收藏(0) | 推荐(3) | 举报

aoaoao:2010-02-26 16:12:26
哈哈~~
  • 发评论
  • 登录 | 注册
  • 最少5个汉字。请勿发表色情、反动的内容或广告,谢谢合作。
    • 请选择表情
    • 真棒
    • 我生气了
    • 我酷吧
    • 微笑
    • 热吻
    • 好害羞
    • 翻白眼
    • 悲伤
    • 抓狂
    • 疑问
    • 窃笑
    • 惊讶
    • 鬼脸
    • 大笑
    • 呲牙
    • 闭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豪宅之家的观点或立场。
    copyright (c) 2004 haozhai.cn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豪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