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企图依靠货币政策挟持资产价格很蠢
2010-02-05 11:39:57多次经验证明,企图通过货币政策如加息和提高准备金来刺破资产泡沫都是自毁内功。日本是一个最经典的教训,而即使是后来的格林斯潘,对付科技泡沫也是以房地产上涨来替代的,最近美国政策无论怎么搞都是以规避日本式衰落为目的的。
伯南克也认为,企图通过利率方式来刺破资产价格是愚蠢的,这是美国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惨痛教训之后得出的宝贵经验。 从我们的历史角度来看,2007年和2008年有一次明显的资产价格上涨和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我们的决策层不断地加息和上调准备金,几乎达到了月月调、月月涨的局面。最后直到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前我们还最后一次上调准备金1个点,结果是手忙脚乱的拨乱反正,才逐步稳住阵脚。 为什么资产价格上涨不能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即使调了也管不住,因为你的药方是错的,还有副作用,不但调不好资产价格,还会伤害实体经济。没有哪一国央行敢再重复日本央行的错误,现在日本的肠子都悔青了,没办法,历史不能重新再来。 资产价格上涨不一定是泡沫,这一点是肯定的,必需是非理性的上涨才是泡沫,但现实中我们很难判断资产价格上涨是有依据的,还是非理性的。 从美国的科技泡沫破裂之后,真正支起美国经济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崛起,即有人说的以一个泡沫代替另一个泡沫。危机发生后,格林斯潘威风扫地。但我们目前即使想找一个资产吹打来替代房地产都找不到,这岂不是我们的最大危险吗?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是该长身体的时候,你非不让他吃饭长大,到后来你想让他长高他也长不高了。 局部性的房地产泡沫不能不承认,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坐地涨价。但即使如此,如果是采取打压的政策,也不会达到遏制房地产泡沫的目的,比如海南为了遏制炒地,暂停拍地了,这样的措施最后反而刺激了海南房价一天一个价格的更猛烈的涨势,这样好心办坏事的情形,比比皆是。 在市场需求严重失衡的背景下,每一次的打压都为以后埋下暴涨的种子。很多人以为唱衰就能唱衰房地产,其实,每一次唱衰派的忽悠之后,大量持币待购者都憋在那里,开发商也不敢造房子,而政府的土地也拍不出去,结果等待一段时间之后,造成了量少而需求多的情况,引起了房价剧烈的猛涨。可见,唱衰派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促进房价的暴涨;而多头反而达到唱衰的目的,因为购买者是持续的,而且开发商也加大供应量,政府被迫建造更多的保障房,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减缓供需严重失衡的方程式,从而使得均衡解(即价格)最终达到下降的目的。 为什么治理资产价格不能用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因为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调控的方式,一个地方洪涝灾害全国都要跟着驱赶乌云,结果是使得洪涝地区雨水更多干旱地区更干旱。如果因为部分资产价格上涨,而动用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只能将中国更加紧缩的实体经济更加紧缩,再加上美国野心狼们虎视眈眈正瞅着我们犯错误,如果一旦我们的资产价格被压下来,他们趁势利用汇率和美元双升值的办法,一下子就能把我们挤扁。 2009年大量的信贷资金都在楼上和股市里面卧虎藏龙,在经济尚未企稳的情况下,贸然将他们赶跑,他们不跑到海南炒楼和到实体经济去炒资源他们能干吗?搞实体经济吗?实体经济去产能化还没有完毕。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对大宗商品和资源能源虎视眈眈了,掀起一轮新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并非难事,而且是在实体经济通缩的情况下进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美元在急速升值后大幅度贬值,中国的实体经济岂不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吗,一边是北冰洋,一边是赤道。这种局面是怎么导致的,只有一个原因,货币政策收紧的后遗症。 那么如何对付资产价格上涨呢?隐忍为大,等待实体经济过了去产能化的阶段,再来收拾不晚,我们对付过热的手段远远高于对付通缩的手段。切断原油价格上涨对粮食、资源、能源以及其他上游产品上涨的通道是第一要务。稳定粮食价格,增加煤炭等供应量,消除这些上游产品对下游产品的压力,只有如此才能切断成本推动型的通胀的传递道路,否则,滥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正好相反,达到了炒家以及国际对手想干干不成的事情。 铁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企图靠紧缩货币政策来控制资产价格或者切断成本推动型(不是指需求拉动型或者工资推动型的)的通胀,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老一套的货币政策只能管住需求拉动型的通胀,现在实体经济还在继续去产能化,哪来的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哪来的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不仅不是如此,还是相反的,大家都愁着卖不掉,而那些畅销的需求量大的现在又要控制,比如煤炭和房地产,货币政策强行收紧只能是故意误伤实体经济,故意误伤就业。诸君看看,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五道打压诏令一下,国际势力已经是欢欣雀跃了,我们的政策一紧缩,马上美元就开始大幅度升值继续打压,难道某些人看不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