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定格迪斯尼的地产场景
2010-02-01 11:26:12抽空去了趟香港迪斯尼,游玩之余却也罢休不了地产人的职业病:总结盘点,用地产从业者的眼光;没有答案,不想武断,几个场景+几条线索,希望给后来商业地产参与者一点“三思”的理由。
1、搜包的效应。去香港之前就被告诫迪斯尼入口是要搜包的,去了果然如此,门口还听到彪悍的东北大款们嚣张的斥责。其实,门口搜包无可厚非,这样可以保障园内的清洁,同时推动园内餐饮消费。但是,在里面待了一天吃了两顿之后发现,里面提供的餐饮以主食为主却未见零食售卖。看来,迪斯尼被我们误读,对其而言或许吃是“次次要”的,纪念品售卖和娱乐项目的联票是主要内容,餐食只是“让你有力气去玩而已”的工具。
2、 散场商业模式。迪斯尼的3D动画很出名,而我们正是在欣赏了一场叹为观止的动画后,在散场处自然而然地进入一个纪念品商店,这种“表演场馆附着商业”的模式其实值得推广,一是因为自然而淡化了我们曾经意识中“小卖部”的概念,而成为“意犹未尽自然要再续情缘”的心理,这种比较柔性的商业规划和安置,是其比较人性化的地方。
3、表演时刻的选择。迪斯尼最著名除了相关游乐项目,还有两次重要的集会,分别是下午三点的花车巡游和晚上七点的烟花表演。一度不解,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后来豁然开朗。除去两次表演的确值回票价的精彩之外,三点的花车巡游被安排在商业街,而前后等待的时段以及道路中央清场游客只能沿街而坐,又是一次“自然附着”的商业安排:闲着等花车无聊那就逛商店买点吧,花车走了散场后回园也会被人流吸引着进商店看看。烟花表演同样如此。迪斯尼商业的自然是值得称道的,因为没有被强迫消费的任何痕迹,套用化妆品的广告语“自然就是美”。
4、市政配套的作用。香港地铁阡陌纵横,呼啸着从市中心的中环延伸到各个角落,唯独迪斯尼自成一列。东涌线到欣澳站下,转一部只有一站的地铁,终点是迪斯尼,所以把这站成为迪斯尼线并不为过。同样选址在郊区,但是政府配套的倾斜和扶植可见一斑,而该列地铁上从摆设到手柄都是卡通型的,这是市政配套“做了,做好了”的证明。不晓得在未来的上海迪斯尼,有没有地铁规划,地铁上有没有专属的迪斯尼印记。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5、 回想上海。在迪斯尼回来的路上,几个上海人在讨论,总体观点是值得的。我们也在展望上海迪斯尼,但是我们担心那些——地上满是纸屑烟头、路上满是哇啦哇啦的各种方言、餐厅外一次性筷子到处都是、看烟花表演推推搡搡的纠纷、音乐剧中加上黄土高坡的元素。这些已经在欢乐谷中不幸被看到,我们不希望在上海看到那被称为“有中国特色的迪斯尼”。
就让我们领略一次“照搬照抄”,原味只能复制无须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