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2012-08-16 14:17:39限购尚未结束,房产税已经言犹在耳。
在僵持市场格局里,营销推广的精细化要求屡次被提及,但如何精细化,精细化到什么程度,这有点“想要做什么但不晓得如何去做”地聊无头绪。
今天结合案例,来谈谈营销推广中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谨以操作徐家汇某豪宅项目的总结为例,结合现场销售一线的旁听:
(一)徐家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哪一天最值得说?
我们在很多案场市调之后,对销售说辞的感觉无外乎“如果他跟你大谈规划和明天,那就证明今天它是不毛之地;如果他跟你大谈繁华霓裳,那你何必听他废话?”
这种辩证思维是基于在过去10年中国房地产飙升格局里,是个房子都卖的掉所造成的。销售一线对于项目解读、传播、设问基本都采用了粗放化战略,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未来都会解决的”,因为在上海买房,本身就占据了一个“你对上海有没有信心”的背景优势。
回到徐家汇。
如果今天还对着窗口对客户阐述“徐家汇是上海N个CBD之一”,那么客户被倾听的成本过于昂贵了,消费这种繁华完全可以采用“上海火车站下来,一号线3块钱”的方式,所以徐家汇的今天,特别是商业繁华,其实可以直接从说辞中剔除,因为看得到所以无须讲。
徐家汇的明天可以讲,值得讲。但是徐家汇明天的改造,今天看不到,如果按照讲述市郊未来“会好起来的”的方式,那么对徐家汇的即时价值又是一种亵渎。
徐家汇的明天可以讲,但在这种地标区位,光讲徐家汇的明天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单价7万和30年老公房都可以共享这种明天,不会因为我从乐山新村出来,未来的某商业不让我进去?!
对于豪宅而言,“我需要徐家汇”的同时,如何阐述“徐家汇需要我”是另一个课题。豪宅之于徐家汇未来商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给商业提供了稳定消费群、高端消费支持,给投资提供了租赁的消费支撑。
好地段值得讲讲昨天。按照今天的价值标准,地段是有价的,人工是有价的,材料也是有价的,只有人文是无法准确估价的,所以把昨天盘剥得越精彩,客户对价格(值)落差的抗性越小。
(二)传播中的软和硬,分别适合什么诉求?
从我进入媒体开始就时常思考“软文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依据是“今天的信息丰富程度&供应渠道(和过去相比)天差地别”,今天人所共愤的浮躁问题,也是来自于载体渠道丰足背后的副作用。
很多甲方喜欢用软文来把产品的繁文缛节说清楚,但其实“工程师对老百姓的传教”结果可想而知,毕竟工程师无法要求老百姓完全听懂工程师的专业术语。
今天,我对于软文乃至对于写稿的思辨在于“没有特别个性的话题,不如不写省点力气”,因为消费者导向的关系,软文要求比较复合——高度要高,说法要平。
一般而言,结合工程节点的形象、卖点、细节乃至人文,以画面为主的硬广告效果好于软文,而文字在阐述观点、现象分析、支持观点的论据等方面,文字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当然,写手的功底天壤之别,所以硬广不是偷懒,因为硬广符合今日阅读口味。
硬广不是偷懒,有的诉求“看一眼就知道”。
(三)广告投放和现场说辞,颜心真两走?
再说到被销售人员成为“飞机大炮轰一轰”的广告,与“AK-47点射”的现场接待。下一个命题是,把广告中的高度、霸气、形象换到现场销售的嘴巴里,行不行?
答案是否定的,而且一定是否定的。
试想销售人员用广告口吻来介绍项目,那就是“马景涛卖菜”,客户要怂你的。
销售人员的接待说辞,无外乎两个重点:
一是腔调,二是立场。
先说腔调。
豪宅销售的腔调不是穿名牌,不是望天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在外交中的“有尊严地谦恭”,今天的市场再不是“漂亮、嘴甜”能攻克客户埋单了。
最好的销售是“防守型乒乓球手”——在对方质疑的时候娓娓道来,在对方嚣张的时候不亢不卑,在对方刁难的时候金蝉脱壳。
再说立场。
都说销售是忽悠,是不是各执一词。
但今天面对客户问答时候采用“以后都会好的”之类拖刀计自然无法糊弄,这时候你是营业员还是顾问的差别就体现出来?
前者是甲乙方关系,后者是“站在你方立场上的我方”,用帮助消费者在消费、生活、装修乃至未来居住理念上提供更好建议——帮助消费者用最快的时间熟悉这个区位、爱上这个房子、学会想象生活愿景,这是销售员的三大顾问工作。
这时候,就算忽悠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