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中国”难有“澳洲心”
2012-02-06 10:24:22有那么均已步入耄耋的三姐妹:
老大大学毕业,职业生涯曾官拜中外合资企业副总多年,家庭和睦子孙绕膝;
老二大学肄业,女凭夫贵曾“厂长夫人”多年,如今寂寥一人倍感失落;
老三初中毕业,一辈子工人,好在年到60吃穿不愁儿女不祸。
我习惯把三者依次用国家定义为美国、日本和中国。
理由是:
老大在历经一辈子平步青云如今功成身退,无忧无虑像美国;
老二曾经风光一时但如今泡沫破裂但立身之本尚在,落差难捱像日本;
老三年少吃苦但如今儿子发展并回馈稳健,也算开始享受人生红利,像中国。
三者之间如今是一个奇怪的三角关系,也是微妙的三角心态——
老大唯吾独尊倒也心态平和,经常会乘坐着老板儿子的小车来沪小住,职场拼杀多年如今已经心态平和云淡风轻;
老二久久沉溺“厂长夫人”的光环而无法自拔面对现实,老来却因为子女的问题屡屡产生“回不到从前”的失落,怨天尤人;
老三有点CHINA,比如母凭子贵如今大有想要平起平坐的野心,算是一种发展中国家的野心也算是对曾经隶属发展中的不忿。
如今的现状是,失落的老二买房子离开市中心,和不忿的老三做了邻居,一种俯视不再和一种互不买账的气氛中和,因此就有矛盾,而可笑的是,矛盾不是通过常规的彼此攻击而是通过彼此羡慕来达到“恶性劝慰对方”的方式和目的。
老大偶来上海,周旋于老二老三的口舌之中,明则调解实则和稀泥,但也无意介入如今的争端中成为像美国那样的世界警察。
因为父母和长辈几近过世完毕,老大自己年事已高自然也已经没有了想要长兄为大的霸权思想。
而“日本”羡慕“中国”有个好儿子,“中国”笑话“日本”——“你也有今天”的苟且,却还在继续。
话开两表。
有那么一家企业,曾也一度在上海房地产界举案齐眉。
但经历了诸多浮尘之后,老板倒是说了个心平气和的观点,当然其内在是否颜心如一我们暂且不去深究——老板说,我们重新出发,不要去想着把东山再起当做目标,也不要去要和谁谁谁一争高下,我希望公司做成澳大利亚——与世无争,人民幸福。
把这个观点说起“日本”和“中国”听,估计她们听不懂,因为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鸡零狗碎已经时时在撩拨她们的思维硝烟。
“日本”有危机感,因为已经好久不是厂长夫人,自然感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中国”有威胁感,希望自己儿子更做作地优秀,藉此可以在“日本”面前炫耀。
“美国”继续冷眼旁观,熟稔侬好我好大家好的处事原则,以管好自己为真正的权重。
三姐妹的苟且还在貌合神离的进行着,反正今天争执起来回家吃饭个个义愤填膺但不代表明天后天又会一同去菜场买菜,当然这种局部和平又会因为“葱是我买的,你多拿了几根”这种问题而引发新一轮愤愤然。
已经不可以用“老小孩”这种搪塞观点来一概而蔽之,因为“生命不息吃醋不止”已成定局。
但反之,这种双边关系的苟且恰恰揭示了人性小恶的可爱,因为能生气说明身体不错,因为能叫板证明思维还在,因为人和人就是这样“打打闹闹又一年”。
我倒是听到过一次同样的表态——“我今天60岁了,人生已经大半过去了,苦也吃过不少,但好在如今孩子们都好,不需要我操心,我现在以后的任务就是身体养好不给孩子添麻烦,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开开心心,彻底想开!”
我一直惊诧于这种与世无争来自于应该“大家吃好喝好,谢谢大家”之类的冠冕堂皇之场合,算是语出心声的坦然。
而“日本”没有那样的坦然,因为“我曾经富过,你们肿么可以这样对待我!”
“中国”也没有那样的坦然,因为“现在是我在你面前耀武扬威的时候了!”
都在等待那个时候,而那个时候其实并不存在。
看似很多心态的不平和,是源自于攀比,但其实攀比的本源是和自己攀比。年轻时候比相貌比学历比待遇比房子比受欢迎度,到了耄耋之年当浮华不再,比孩子成为诸多老年人最大的名利场,甜酸苦辣皆因此来,但今天辛苦的第二代已经不屑成为父母手里的筹码,你不是老K我不是Q!
想到“我们公司要做澳洲——经济独立、对外和气、人民幸福、太太平平”的话,但显然“中国”和“日本”都心绪难平。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
活在当下,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