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杨红旭:成都放松限购“一周游”的内幕
2011-11-24 14:59:26成都学习佛山“坏榜样”。有新闻报道:11月11日的成都房管局召集当地开发商开会,表达了两条政策变化:一是开发商可拥有网上签约时购房资格审核权;二是在全款付清的情况下,主城区家庭,限购房屋套数由两套增至四套。22日官方新闻稿则转而宣布:继续执行原有限购政策。
这一政策仅执行了一周时间。不过,相比10月11日佛山市放松限购政策的“一日游”,仍算得上长命了。那时佛山公开发布文件,赤裸裸的松绑,当天即被媒体炒翻天,被迫晚上即收回成命。成都则属于暗地放松,不过仍没逃过不盯无缝之蛋的媒体之“魔掌”。
如果再向前追溯,4月份的海口,5月份的大连,都曾被媒体曝出政府拟放松限购,结果皆被当地政府出面辟谣。事实上,其后海口、三亚确实有所放松,只不过碍于国际旅游岛的特殊情况(购房者九成来自岛外),国家相关部门并未深究。而大连、佛山、成都等内陆城市,可就没那“福份”了。
诸位或许要问,既然不管明着闯关,还是摸黑行动,都不能成功,为何某些地方政府还在不畏挫折、不怕挨板,前赴后继的松绑限购令?从经济学分析,人和机构都是自私的、理性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之下,土地卖不出去、卖不上价钱,房地产税收萎缩,相关产业受冲击,经济下滑,哪个地方首长不上火?从政治学分析,当前中央只问责保障房建设和房价控制目标,如果一个城市房价控制目标无虞,松动限购并大的政治风险。即便有点风险,两害相权择其轻。因此,房价上涨压力大城市,断不敢放松限购,而房价下跌压力大的城市,则并无太多顾忌。
事实确实如此。从时间上看,佛山公开行动当天就被叫停,据说是上面高层主动过问;成都暗自行动,持续一周才收场,有消息称住建部并无指令。而这次,媒体炒作的热情也远不及上次,只是停止政策后才有集中报道,而一周前只仅有零星报道。
从国家政策面观察,当前楼市调控仍属“咬定青山不放松”。10月底,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各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继续严格执行政策,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11初,温家宝总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接见华人代表时表示:房价总的形势还处于僵持阶段,但是这一个月来也开始松动;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调控房价已经初见成效。证据有二。一是,从统计数据看,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价格下降的有34个城市,上涨的有16个城市,这是自2009年以来价格下降城市个数首次超过上涨城市个数。二是,从市面实情看,自从“金九”梦破之后,“扑嗵扑嗵”的楼盘跳水之声乱响。仅以上海为例,就有龙湖、中海、绿地等三个楼盘争相表演,近期万科亦加入“跳水比赛”。
然而,房价却仍未回到合理水平。什么是合理水平?估计没人知道。这一问题过于复杂,所以暂时搁置。实际上,回归将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步子迈得太大,有可能使房价跌入深潭,不仅楼市被淹个够呛,恐怕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都会大病一场;步子过慢,民意不答应,舆论冷眼对。由此导致,房价合理回归的过程,将会纠结、艰难,绝没可能短时间内一蹴而就。
有一点是看得清的:按当前房价下跌的态势,至明年上半年,调控效果就会由“初见成效”,升级为“效果显著”。届时,部分地方政府或暗或明的放松限购的动作,预计不会像现在这么打压。限购令,原本就是临时性行政干预之策,房价回落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适度松绑。政府和民众讨厌房价大涨,但也不愿看到大落。理想状态,是在波动中回归合理水平——非指房价绝对值持续下跌,而是要让居民购房的支付能力持续提高,这正是所谓“房价收入比”的概念。只要居民收入涨幅持续超过房价涨幅,房价合理回归,也就找到了正确的“归途”。
刊发于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