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全球放松货币 通胀难以实质下行
2011-11-15 17:03:482011-11-14 解放日报
因为债务危机倒逼,全球主要央行放松货币,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潮初现雏形,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升,通胀压力难退。
11月1日,澳大利亚央行降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4.75%下调至4.5%,两年多以来首次降息。此前的8月31日,巴西央行宣布降息50个基点至12%。这是巴西央行自2009年7月以来首次降息。这次降息前,巴西央行今年已连续5次加息。而印尼央行已经连续两次降息:10月11日,降息25个基点至6.5%;11月10日,再次下降50个基点。11月3日,欧洲央行宣布,将该行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25%。这是欧洲央行新任行长、意大利人马里奥·德拉吉上任以来的首次货币政策决议,逆转了此前的两次加息趋势。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是将要微调,而日已经宽松,虽然并非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信贷增加、央票发行节奏趋缓。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868亿元,环比增加19.9%,创下四个月来的新高。截止10月11日的两周,央行向市场净投放资金1630亿元。市场实际利率有所下行,11月8号央行发行的100亿元1年期央票,发行价96.55元,对应收益率3 .5733%,较上周下行1 .07个基点,显示一年期利率有下降空间。同时进行的3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于2.80%。与此同时,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显示市场对于高利率的预期开始降温。
全球央行放松货币,主要因为沉重的债务压力、实体经济复苏乏力双重压力之下的结果,通胀略有下行给降息提供了空间。巴西、澳大利亚等资源国放松货币,缘于全球实体经济不景气下大宗商品价格下挫的预期,近期铁矿石价格的下跌提供了降息的充分理由。而印尼等国降息,则缘于看淡全球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欧美等国的进口量将减少。
本轮货币宽松与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的放松不同,由于经过一轮货币放水导致CPI居高不小,货币宽松的空间更小,压力更大。
以降息的几个经济体论,据市场分析师预测,2011年前三季巴西经济增长较2010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通胀率高达7.3%,远超出巴西央行制定的4.5%的目标。欧盟委员会最新公布的预测数据是,2011年欧元区通胀率为2.6%,另根据此前欧洲统计署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年欧元区内通货膨胀率应在3%左右,达到3年来最高。我国的通胀率在10月份下降到5.5%,远超今年新制订的4%的警戒线。相比而言,澳大利亚情况稍好,10月31日,TD证券和墨尔本研究院公布,澳大利亚TD-MI通胀指数月比微升0.1%,年比上升2.6%,继8月的近两年内首次下跌之后,澳大利亚10月TD-MI通胀指数连续第二个月月比上升,但升幅较小,归因于新屋购买、汽车燃料等成本的上涨抵消了蔬菜和水果价格的下降。
更可怕的是,央行稍一放水,大宗商品价格反弹。
国际金价从每盎司1600美元的底部反弹,至1800美元/盎司关口压力回落整理,但中期反弹趋势仍未改变,截止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晨,在1787点的位置震荡,到11月10日,全球最大的黄金基金ETFSPDR加仓1.513吨,至1268.666吨,为11月以来的第五次加仓,说明对货币购买力普遍不看好因此看涨黄金。
作为大宗商品最重要产品的原油期货价格上升,创出3个月以来的新高:10月4日,纽约商业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主力12月合约价格一度探至75美元,到11月13日涨至每桶99.22美元,涨幅30%左右。以如此速度上升,全球的煤炭将高位不落、铁矿石等价格将很快回升,吞噬掉农产品价格下降,所带来的通胀减缓利好。
实体经济下行通胀下降,意大利、希腊等国的财政紧缩有助于通缩的形成,但货币宽松却使通胀压力无法消退,挥之不去。未来货币泡沫与实体经济紧缩共存将维持很长时间,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市场将剧烈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