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朱大鸣:改变中国困境的切入点在哪里
2011-09-06 11:38:14中国增长会不会硬着陆?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数据和有些现实,并不能支撑是否陷入了“中等收入的陷阱”,通过开动印钞机来“避免”经济硬着陆更是不道德的。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在金融时报发表了《摆在中国面前的挑战》,其核心思想称,过去三十年增长模式已经不靠谱了,中国必须推动国内需求、降低储蓄水平并增加消费,以期实现经济再平衡。
事实上,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外部因素,当然也有内应的因素,所谓里应外合造成当前的困局。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发了一篇文章说,“全球化”就是,欧美国家出产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而新兴国家则提供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和低价产品。而如今,唱衰全球化的逻辑与之前形成了悖论:全球化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夺走了西方国家大量的就业机会。
事实上,欧美印钞,全球生产的格局,并非真正合理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如今欧美患病了,其借条越来越成为当年老蒋的法币,已经没有人敢再相信了。因为如果你相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开动印钞机的人有道德或者能够维护自己的信誉,可能最终吃大亏。印钞带来的问题,是不可能靠印钞来解决的。
所以佐利克指出,全球经济领袖们必须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本国的经济进行“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向来居于主导地位。这些政策仍不足以实现持续增长:我们必须针对结构性问题采取行动,以创造就业、提高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再平衡。
问题在于,创造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力,并不像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开动印钞机那么简单。热衷于印钞或者超发货币,最终会祸害自己的国民和国家:制造债务危机和重度通货膨胀,制造财富大分裂和社会紊乱。2011年全球出得那么多事情,都是这个原因诱致的。
同时,华尔街日报也有一篇文章“构想”了中国的“衰落”。作者指出,收购美国棒球队,中国衰落征兆。道奇队被卖出的可能性,还让我们想起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于日本当时不断上升的全球影响力是如何的恐慌。当时日本投资者收购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加州卵石滩高尔夫球场等地标性资产。结果日本经济马上跌下悬崖,从未恢复元气。收购道奇球队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中国版的洛克菲勒中心收购案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纪念品收购”行动的顶点。
我们不得不指出,美国人的想象力令人诧异,但他们也指出了一段秘密:其实他们用的是隐性战争的手段将日本给搞下来的。虽然你们可以拥有我们大量的借条(指的是美元),但是,这个借条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买。你们只能买一些无关紧要的虚高的东西,但问题是,他们在出售借条的时候,我们给他们的都是真枪实弹的东西。于是乎,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汇率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不过是一场并不高明的骗子:手段虽然拙劣,但每每却有人上当。自由贸易伤及其国家利益,他们就毫不迟疑地举起武器——比重商主义还拙劣的保护主义。
他们限制他们印出的钞票购买他们的资产和资源,只能说明,这种货币并非是万能的,这个上面的符号,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荣光,剩下的只是无耻的掠夺。一旦危机,他们只想到如何掠夺储蓄户:不是超发钞票,就是大搞赤字和债务。如果是一个家庭来说,这样的败家子实在是无可救药了:整日借债度日,时不时地伪造借条稀释债权人的债务,还是欠了一屁股债。谁来监督全球印钞机?如果其他央行控制者为了私利,和美联储狼狈为奸,那么,全球钞票飞天,并非是一个阴谋,而是现实的阳谋了。
印钞机行业一片火爆,其他商品一片萧条,上涨的钞票,损失的是国家脸面和社会稳定,这就是当前所有乱象最直接原因。至于我们,不要老是想着依靠所谓的“货币幻象”来打鸡血,这些货币幻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剩下的只有老老实实的创造就业,提高能力才是王道。让百姓真正的“富起来”,不是让百姓的“钱多起来”。钱多了,并不一定是富裕,这个法则全球人都懂了。
问题不在于“应该如何”,而是“怎样如何”,我们认为,其切入点在于,先分清责任,再进行改变。特别是在货币供应问题上和权贵市场经问题上,应当成为改变的最急迫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