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打击瘦肉精还是不到位
2011-03-23 10:00:39为了防止中国的食品成为化工品,从政府到民间正在进行艰苦的努力。
民众对瘦肉追求不止,原本应该培育出世界一流的瘦肉型猪的育种产业,不料培育出一个劣质的化工行业,催产瘦肉的瘦肉精屡禁不止。
瘦肉精存在暴利。据执法人员统计,不算分包时添加其他杂质,瘦肉精出厂成本为1000元/公斤,经过数个环节辗转到养猪户手中时,其最终售价至少在5000元/公斤以上。保守估计,瘦肉精生产、销售总的毛利润率超过500%。
不卖瘦肉,养殖户无法抵挡风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添加瘦肉精后,毛猪单价每斤涨0.2元,以一头猪200斤计,养殖户就能多赚40元;而猪贩将之拉到交易市场后,每头猪可以再多赚数十元,甚至百元以上。瘦肉精泛滥之后,最大的威胁是正常猪被赶出市场,这些猪瘦肉少、价格低、导致养殖场无法抵挡市场波动。如果政府不干预,结果必须是吃瘦肉精饲料的健美猪一统天下。
瘦肉精屡禁不止,原因在于对于瘦肉精的打击不到位。
政府处置不可谓不力。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后,3月19日,河南官方称已经控制32名涉案嫌疑人员,其中28人受到处罚。在媒体披露后,同一天,南京市纪委透露,南京市建邺区4名与“问题猪”一事相关的责任人被查处。与此同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监察、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导查处“瘦肉精”问题。
根除瘦肉精是个艰难的工程,几乎撞上了中国所有的质量检测难题,各方正是以此为由推卸自身的监管责任。
首先,猪多而检测人员少,我国一年生猪出栏量6亿头,而多部门的农业与动物检疫部门即便有数千人在那里亿头猪面前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靠抽检,很多地区抽检成为收钱的同义词。针对“瘦肉精”畜牧部门一般实行产地检验,济源市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每月一次抽查按省定2%比例执行,外地流入本地生猪只要提供合格检验检疫证明且耳标齐全一般不再检验,而进入屠宰环节则主要靠企业自检。
其次,几个部门管一头猪的现象还是常态,从养殖、屠宰、流通、药品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等环环相扣,结果是哪个部门都不必负责。根据有关规定,屠宰场必须是国家定点而且要派驻检疫人员,进场的生猪必须检疫合格后方可宰杀。但在南京,隶属农业部门的动物卫生监督所的高级工程师声称,“我们的职责范围就是检寄生虫病、传染病。”“瘦肉精我们没有监管的依据。”屠宰场瘦肉精监管不归农业部门负责,应该由商务部门主要负责,而南京市商务局的巡视员表示,由农业主管部门驻场开展工作。
第三,普遍的违法成为现实。检验人员眼开眼闭,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止,小养殖场与散养农户明知使用瘦肉精触犯刑法照用不误。在普遍违法与空前寻租的背景下,任何监管都会面对法不责众与执法难题。
从1999年农业部禁用瘦肉精开始,打击十余年的瘦肉精屡打屡起,缘于打击方法不到位。
在普遍违规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给予市场明确的预期,政府在任何时候,都将以法律规定的手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论是贩卖者、养殖者还是检疫者,都不能心存侥幸。但情况刚好相反,在每次重大猪肉安全事件导致拉网式的调查过后,运动式的执法热潮退却,网上就会公开叫卖瘦肉精,如同对每次运动式执法嘲讽的句号。无论是养殖户还是执法者,不可能真正的尊重法律、执行法律。
执法首先要严惩渎职甚至受贿的执法者。根据去年12月大河网的一则报道,从瘦肉精的经纪人一直到猪肉销售商,利益均沾。其中驻村防疫员从每头猪收取3元,出具检验检疫发票,检疫员的工资构成是由他们收上费用(每头猪交3元),按30%进行返还发放。检疫员关心的不是猪的健康,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工资与提成。此次媒体曝光河南双汇使用“瘦肉精”,“瘦肉精尿检”、生猪检疫等如同走过场,有的“尿检”甚至用人尿冒充,每头猪花2元钱就能买到三大证明,再花上100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如果不改变检疫员的工资构成方式,如果不严厉打击官方执法人员的渎职与贪腐行为,恐怕瘦肉精一百年都难以绝迹。
鉴于瘦肉精等食品领域的监管总是面对一对多的局面,不可能对每头猪进行检疫,但有补救措施可以挽回:对每头被随机抽检的猪实行严格检疫,全面检测7种可以导致生猪健美的化学品,一旦发现有违法者严惩不贷,除了法律所规定的刑法处置外,对受害者进行高额民事赔偿,将瘦肉精化验与可能漏网的违法收益全部包含在内,使个别违法者为全体违法者承担罪责。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养成全民的健康消费习惯与科学常识,中国目前的瘦肉、自然牛奶等食品无法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于过白的面粉、过瘦的肉、过香的牛奶保持足够的警惕。当中国产品无法精致化时,追求自然,是第一要义,让造假的、涂脂抹粉的商家失去用武之地。
尊重独立而健全的法律,打击公务员寻租,建立高额的民事赔偿机制,培育健康的消费习惯,是三聚氰胺与健美猪绝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