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东方体育日报】涨价记
2010-09-02 10:26:28周末中午故意吃咸了,可以名正言顺去麦当劳买电视上播了很久的“第二杯半价”,倒并非是对于这种“冰激凌里绊点奥利奥屑”的所谓麦旋风有什么向往而纯粹是小便宜心理作祟。不想这个“第二杯半价”拿到手才发现原来麦当劳不是神父,因为“第一杯半杯”!这个“冰激凌里绊点奥利奥屑”的东西,要顾客像矿井工人一样把头伸进去才可以看到铺在杯底的那一小撮“黑白配”。
这种偷换概念像极了其竞争对手肯德基曾经被人诟病的“电视里看看鸡腿好大,到店里才知道肯德基上校养的鸡都是侏儒症患鸡!”
不由联想到【东方体育日报】最近的调价,也是阴谋许久之后的一出闹剧。
猥琐和欺骗,大概已经成为我们眼中“营销”的执行手段,就像很多年前一部武打片中有一句台词叫做“不管上流还是下流,赢了就是第一流!”结果绩效观的悲剧就在于此。
我和【东方体育日报】的擦身情缘
2002年4月,我在从CVIC外汇交易员位置“被清盘”之后的第四年,终于放弃坚守金融行业以等待衍生交易产品合法化的愿望,开始接受生活的洗牌也愿意低下鲠直的头颅,毕竟等待一个被国家明令打击的行业再被平反,需要的不止是耐心和勇气!毕竟“那时房奴”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在转行的选择中,我有选择。一种是选择自己认为可以快速上手的,一种是选择自己觉得有兴趣去学的,这种评估标准也被我在很多年以后用在对于新扎师弟师妹们的就业指导上所提出并被接纳。当时我的这种选择标准所针对的无非是前者系【东方体育日报】,后者系交大南洋下属某房产公司。
不巧,这两家公司却在同一个时段接受了我的面试,并约定在几乎同一天有回音。
后来的事情才叫阴差阳错,【东方体育日报】当时准备改版为日报,号称2002年五一长假之后的第一天即5月8日发行,那我应该在4月30日得到回音,不想后来得到的解释是“因为要给报纸题词的G老板(当时报社负责人称呼其老板,其实系为市政府主管文体宣传副市长)出差滞归,改版出报推迟十天”。
所以,在【东方体育日报】5月16日晚打电话Offer我的时候,已经是我进入房地产营销公司的第8天了!
就这样阴差阳错到今天,幸好我的这条道路也不算太偏,并到今天逐渐爱上。
解剖想要涨价的那封信
去年开博客后,我出于爱好本身也经常在撰写体育评论后转发一份给【东方体育日报】,不算文艺青年的投稿却更像音乐界的术语“打榜”,并得以陆续亮相。作为呼应,我也就这样不咸不淡地关注之,关键是购买之。
上个月,【东方体育日报】在头版给读者写了封信,内容归结为市场经济三字经,即“要涨价”,本来这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经过穷酸文人(好像还是个领导)的一轮泼墨,却正和了浦东有个楼盘叫晓园当时的Slogen,叫做“不动声色的优雅”,但今天回顾起来,这种优雅饼图里面,好像更多的是一种叫做猥琐的“文化二恶因”在添加,按照上海话来说的确给人感觉到“恶因”!
可以看出,全文的表达是经过讨论、策划和构思的,因为有步步为营的逼迫感,但这种或许还让当事人小有得意的节奏感,却处处显示一个上海小白领要加薪的所谓策略,并和后续的行为来看,更像开头所言麦当劳的伎俩:
——全文开头属于机关常见的表决心“先是感谢大家一贯支持,报纸本着不断进取的态度,准备改版(确切说是扩版,从24版到32版)。读者如我,被麻痹了!因为事情发展到此,浮现的或是一个晋工不久的菜鸟,给领导写的年终总结兼新年计划,我们看到了英姿飒爽意气奋发。
——第二段话锋一转,改姓祥林嫂了,因为“我不晓得冬天有狼的”,接着表明纸张提价所致洛阳纸贵成本上升说到无以为继处配合地洒上两滴男儿葱花泪以作为调料,渲染现场感!
——第三段道明真意,但手法和笔法却属于孩子问父母要钱。那就是“五大联赛开赛在即,我们将全面关注全面扩容,派驻多位记者一线报道,云云”,这和儿子问老子要买个PSP之后的“我保证不影响学习,下学期考试争取进入前十名”之类的许诺如出一辙!
——最后一段的表述彻底失败,属于上海话中“交关坍早水”的文字组合形式,即拉人垫背,我记得大致表述有一句:“尽管提价,我们【东方体育日报】仍然是全国体育类报纸中定价最低的。”这和之前言之凿凿要提升质量要扩容团队的心比天高比起来,真有点命比纸薄的我自犹怜。我们小时候考试考砸了,回家被迫把测验卷给父母签名时常用的托辞就是“虽然我只有70几分,但全班最高也不过80几分,不及格一大片哦”!言下之意,一笑了之。
涨价的故事,就是把这封信连续刊登了三次就算是“公示期内没有反对,就算默认”。之后的改版蜜月(确切说是蜜周),我还是习惯性购买,但一周之后的某一周,我突然发现恢复了24版,内容也依旧老几块,全然没有当时信誓旦旦。
不说文字和报道质量,不计较版面数量,单说一个媒体的信誉度呢?
这种免费品尝一周的把戏,又何必费这么大劲领导出马许诺呢?
以前看过一本新加坡女作家的书,其中有段顾影自怜:“我把生命看得很轻,因为承受不了一诺千金!”原来人之初,性本赖咯!
这个领导的涨价函写得没水平,道貌岸然了三天就喇叭腔了,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报纸前身【新民体育报】的徐克仁用上海话写个调侃稿子,标题可以叫做【阿拉模子,阿拉涨价】,这样的亦庄亦谐中,消费者倒也笑纳这种“怕怕肩膀的谈生意”。
有请光头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