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汇改”事实打了“环球时报”社评一记耳光
2010-06-21 12:15:436月12日环球时报发表了“要让美国反华议员付出代价”的社评,回击美国议员和政府的压中国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不惜压迫中央政府与美国打一场贸易战。上周末,我写了一份“环球时报社评再次让人吃惊”的博客草稿,还未来得及上博,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一谈话立刻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工业国家的欢迎。
环球时报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论述评论文章,多数都是错误的。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波折起伏,环球时报也不时的出现一些令人吃惊的、代表报社官方的错误观点。
我还是摘录环球时报发表的“要让美国反华议员付出代价”社评中的几段话吧:
“中国一定要准备好对付美国充足的炮弹,准备后随时应战,做好最坏的打算。只有弹药足够多,准备够充分,反应够及时,真正准备跟美国打一场贸易战,而不是口头威胁几句,才能击退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上一次又一次的发难”.
“美国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他干了十二年参议员喊了七年人民币升值。中国还曾在2006年邀请这位‘反人民币老将’访华,希望改变他的偏执态度。现在看来,那次给他的待遇可能太好了。我们应该让这些人在中国土地上直接感受一下中国民众的压力”。
“比如,我们应考虑对他们所代表州的经济进行适当制裁。打痛几个反华典型,就能让其他美国人以后更谨慎。”
“现在,中国学术界要在怎么样有效反制美国上多出主意,研究美国有哪些痛处,比如限制哪些产品,如何抛售美国国债等等,舆论都应当毫不隐晦的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绝不是给美国做样子,而是要让中国民众知道,与美国的贸易战闹不好要真打一次,我们可能要受一些损失,但要让美国的损失更大,要想办法给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和支持他们的人,一次真正的教训”。
根据上述原话,该时评的主要观点是:
1、真正准备跟美国打一场贸易战,只有如此,才能击退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上的一次又一次的发难。
2、对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所代表的纽约州的经济进行适当制裁。
3、抛售美国国债,我们可能要受一些损失,但要让美国的损失更大。
环球时报高层不可能不知道我国高层早就对人民币汇改,提升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形成共识。要不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动荡,人民币汇率早在5月份中美经济战略北京会谈前就已经要动了。
环球时报社评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不能代表中国现时的经济战略利益,也不反映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而是中国当前盛行的“狭隘民族主义”、“左倾盲动主义”、“清流思想”、“民粹思想”的一次集中反映,是试图施压中国高层,绑架中国外交政策的一次拙劣表演。
在环球时报社评之后一个星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啻是给环球时报社评的一记响亮耳光。
一国进出口贸易多年出现超量的贸易顺差,并形成巨额的外汇储备,这种经济现象的下一步的演化,必然是该国货币对贸易逆差国货币的升值。这是金融贸易的基本经济规律。
我国人民币进入新世纪以来,早已成为国际上的强势货币,全世界人民都爱人民币。中国人民币的升值是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民币的升值是一个中长期的经济自然过程。
中国人民币升值在经济上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损害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能力的一面,也有抵御国际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上涨的一面;既有造成我国制造业就业困难的一面,也有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增强产品竞争能力的一面;既有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市场价值能力的一面,也有增强人民币国际采购和接受国际服务的能力。经济决策一上升到政治高度,很可能就变得无所适从了。
像环球时报社评所代表的一批才俊人士,不懂经济规律,把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高度挂钩,自以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能力能够敲打美国了,把邓公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当做策略来使用,提出了一大批荒唐可笑、不具备操作能力的对付美国的办法,要的是吸引眼球和集聚人气,损害的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建议环球时报社评起草人,看一看中美两国经济战略会谈时,两国政治家、外交家和经济家握手言欢、兴致勃勃的合影照片吧。
阅读(1181) | 评论(2)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