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业界弥漫着对调控政策的厌恶和轻蔑
2010-03-24 17:33:01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如果说当初业界是存在着希望和疑虑交织的心态,那么今天到处都是审美疲劳、失望,甚至是厌恶和轻蔑。为什么中国房地产业界从业人员弥漫着这种心态和情绪?大致有如下因素:
1、调控时间快赶上“八年抗战”了。如果从2003年央行文件开始到今天,我国房地产调控已连续七年了。如果从2005年春天国务院明传电报开始算起,至今也有五年时间了。除了2009年以外,年年是政策组合拳,年年要调控房价,都成了运动了。中国没有一个产业像房地产这样被这么长时间的连续性折腾。大家都疲惫了、厌倦了。
2、调控政策车轱辘转。房地产调控政策内容随意性太强,政策作用期短。现在的调控政策是过去已颁布政策的再重申和再拼接,已被实践证明无效的政策一再被包装重新粉墨登场。人们看到的是政策出自各部门,但彼此的衔接性较差。各部门都是在推卸本部门的职能,扩大其它部门的应负责任。
3、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真理和真相。房地产操作部门、主管部门都不愿意多讲话,讲实话。既然老虎打盹,猴子就当起了大王。什么人都能担房地产专家,典型的如谢国忠、易宪容、牛刀、时寒冰和曹建海。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在搞伪预测,讲的是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的道理,讲的是《国家与革命》。什么会都能成为房地产价格研讨会;什么提案、建议如果没有房地产的内容,便没有含金量和关注度;什么人都可以骂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不骂不时髦;什么宏观经济调控都不能少了调控房价的内容;什么官员的好坏就看他能不能够把房价压下去。全民议房价,而且这么议下去,绝不是房地产常识的普及,而是房地产谬论的泛滥。
4、房价只有涨而没有跌。一个事实胜过千万个不靠谱的预测。房价一涨就调,越调越涨,屡调屡涨。遏制房价的调门越高,市场的房价蹦的就越高。相信房价会跌的人一次次失去了入市的宝贵时间,相信房价会涨的人总是把握住人生的转折点。相信住房是公共产品的人,专等着政府来包办。相信住房是商品和投资品的人,房价越涨越敢买。都说85%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而实际情况是每一个城市85%的老百姓都有产权住房。都说买下一套房不吃不喝要30年,而且还绑架了老少三代人,而大家看到的是谁买了房,又吃又喝又住房,老少三代都为正确决策而滋润着呢。凡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姐妹们,没有一个伸手向政府要房子的,都是自己靠勤劳双手在城市寻找着改变命运的机遇。而城市的政府公共资金没有一分钱向他们的住房问题直接倾斜。一大批工资收入并不低,只是暂时买不起房的所谓夹心层、啃老族,当起了最叫人看不起的“要房族”。什么时候住房成为了城市人才发展的瓶颈?天大的笑话!有志气、有本事的中国年轻人都知道,穷人不相信眼泪,城市不相信乞讨。要改变命运,全靠我们自己的双手。
5、关于房价的许诺还在继续。“不行也得行”,让我们领教了在政治组织领域的行话,在房地产经济领域,居然也能通行。一年一度的’两会”,领导人把自己都钉在了房价的“杠头”上,没有余地,不能腾挪,可惜失去的只会是对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时候,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最为丰富的时候,我们率先于世界各国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的时候,哪有那么多的最困难?哪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在中国经济和国运蒸蒸向上的时候,在全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贫穷落后面貌而苦干工作的时候,某些人一个劲的唱衰中国的经济,唱衰中国的房地产,唱衰中国的实物资产价值,制造房价上涨中国老百姓都不高兴的舆论,这能让干事的中国人接受吗?中国的房价甚至还谈不上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中国的房地产业甚至还谈不上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中国的经济问题甚至还谈不上是中国发展的最根本问题。
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在承受着其不能承受之重,中国房地产人正在承受着其不能承受之重。
房价一涨就调,越调越涨,屡调屡涨。遏制房价的调门越高,市场的房价蹦的就越高。
某些人一个劲的唱衰中国的经济,唱衰中国的房地产,唱衰中国的实物资产价值,制造房价上涨中国老百姓都不高兴的舆论,这能让干事的中国人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