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何必极端封杀“三”
2010-02-04 12:01:00何必极端封杀“三”
——《对不对》点评
一直想推荐陈百强的歌
祭奠这样一个英年早逝
也知道上海有无数喜爱丹尼的粉丝
数量上甚将不逞多让于谭张二位
但唯恐信马由缰说出对于逝者的些许不敬
故而迟迟至今
之前推荐一首歌曲中曾经感慨设问
“要是潘源良填词就好了…”
今天终得这首如愿。
但是与其说这首词好,不如说歌名好
小时候被老师教育
“文章写得长不难,写得精辟才显功力”
现在只能承认了
三个字里的行间,有着太多中国文化的迂和玄
对不对,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执着于这个是非之中——
幼童时,被关照“侬讲,侬格能嘎做对伐?”
上学时,被教育“要有正确的是非概念!”
工作了,被指教“做正确的事,不如正确地做事”
失落时,被点破“你跟错领导了”
成家了,被警告“当心说错话”
儒家文化排斥第三种选择
甚至排斥“三”这个数字
不是么?
说人难看,叫“三角眼”
说人轻浮,叫“十三点”
说人迂讷,责“迭额事体做得三不像”
说人猥琐,非“不二不三”即“不三不四”
“三更半夜”你可听过“二更”或“四更”?
流行的婚外恋,后来的那个叫“小三”!
或许,我们的传统一定要在一和二之间做出抉择
对,还是不对?一定要给个话
至于“是非功过任人评说”之类的鬼话
是说给别人听的冠以“潇洒”的沉重马甲
谁能做到笑骂由人啊
后面不忘加一句黄舒骏老兄的“除非他不是人”
这种对于“三”的鄙视都渗透到生活的意念中——
想要在新装修的墙上挂面扇子
行文还是喜欢的【武侯祠】
却被生冷地告知“扇子,通‘散’,不吉利”
友人结婚,红包包三百
也被斥责“三,不吉利的呀,要是省钱索性包200”
3,和葛朗台老兄又有何关联关系呀!
莫非在时光倒转30年来扣上“里通外国”的帽子
我求之不能。
只是,今天听这首歌
至少本着尊重死者斯人已逝的口德
请,高抬贵口
还是别问了吧!
附歌词:
你轻轻讲出的一句
我重重挂于心头
像一千吨冷水
当初的相恋 本不对
错爱结果是谁免
像风一般告吹
然而情若根本不对
我却为何哭干眼泪
仍然仍然没保留地再追
原来情爱只得一句
不愿或情愿
想当初的追悔 都不须
原来情侣都必经过
欢乐或流泪
怎么可知道
对与不对
假使所得的必失去
我也会珍惜当时
永久心中记取
真心的相恋 怎不对
再要计算是谁错
是多此一举
如能忘掉当初不对
你我定能赶走眼泪
回头回头在爱情内寄居
回头陪我只须一句
甘愿或情愿
想当初的追悔 都不须
回头陪我一起经过
欢乐或流泪
始终都相对 对不对
上海话的13还是蛮吉利的嘛“要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