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坐公车坐学问
2010-02-03 14:07:04坐公车坐学问
“你会坐车么?”
如果到马路上去问这个问题,
估计遭遇的白眼会比正常眼光多三倍。
弄的不好会遭遇周立波式的挑衅口吻——
“拿意思啦?拿意思啦?
弄帮我豁胖咯?!豁帅咯?!豁大咯?!豁米咯?!
朋友(注:用升调读),弄—帮—帮—忙!”
这个看似需要摸额头来考量体温正常程度的问题
其实在很多时候有其讨论的必要
生活中的小窍门,绝不是如王菲唱的那么简单:
“高架桥过去了,
路口还有好多个,
这旅途不曲折,
一转眼就到了。”
平凡处自有不平凡的学问
我们来共同关注这个“谁都会”背后的学问
当然,以下所谓技巧是专门针对“城市便秘”严重的上海交通
一、 排队——在车站排队时,要注意观察队伍人数和后备车辆的配比,以此来决定对于是否排队和如何排队的战略。比如:站队10人以内VS两部后备车辆,那么就不要紧凑型地排队了,因为纠察可能因为人少车多而忽视管理,届时一挥手就会形成混乱上车状,所以要站在站队的当中位置(针对有隔离栏),进可攻退可守,保障车到时人的启动速率和出口选择。
二、 预判——是对于司机停靠位置的判断,眼睛看着司机缓步拖沓在其他车后的眼神和手势,如果单手表明准备开门可以蜂拥过去,反之则要提防其顺势进行恶劣的内匝道滑翔,所以一看眼神二看手。套用句歌词,叫做:“司机的眼神出卖了他的心“。
三、 卡位——在预判停靠位置之后,你需要即时决断自己上前门还是中门。一般是根据车停靠的滑翔速度,但同时也要根据车速和人行道之间的距离配比决定:车头已经在人行道一米之内就证明之后车头不会前行而会选择车尾靠“进”的方式,这时要果断选择前门上车,反之亦然。
四、 上车——在上车时,往往遭遇“逆流而上”的粗浅野蛮做法。这太没有技术含量了。首先,上车位置要根据不同车辆投票处的位置不同进行变通;其次,在车进行滑翔时眼角余光可以迅速分辨下车人和上车人的数量、他们跑动的分流趋势以及他们的年龄段,果断放弃人多、老年人、携带行李者下车的方向,以此提高上车占位的效率。
五、 站位——上车之后,是选择站位的问题。上海人已经习惯和车身“平行站位”,而且尽量往座位边归置站位:一方面落座竞争者少,落座几率大;另一方面座位边都有侧面和顶部两处扶手,相对在颠簸时和司机“末路狂奔”时保持安全。
六、 站姿——由于上海道路日复一日地“剖腹”,因此站姿是否合理不仅有关安全还有关优雅。在人数宽松情况下,建议双脚矢量分开,以扩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当车子摇晃时脚面和地面的附着度比较高;另外,能拉直杆不拉摇柄:尽管上海公交多配备了VOLVO但估计这些摇柄都是“没得赢册那”,所以已经目击过多次车辆颠簸造成“人倒柄落”的尴尬。
七、 方位——炎炎夏日,太阳比老板还要毒辣。这时候上车一般要考虑自己坐车时间段以及车辆行驶方位。如果站姿,不要站在靠门处,停站开门的那股“夏天的疯”受不了;如果坐姿,由西向东行驶时十二点前靠北坐,以规避炙热阳光东向西晒的转移,其余调整不一一赘述,实在没有方向感的可以随身携带指南针。
八、 防盗——这是个“道德之上的技术问题”。从车来时预判到下车全程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车来时要观察,随风而动的人群中有没有抬头幅度低于60°的(正常人介于120°至135°间),他们的目光在于裤袋和背包。上车时,要注意一直倚在门口处却屡站不下的人;车行时要适当环顾,看看有没有眼神像中国足球队员一样“走位飘忽”;下车时有没有人完全没有准备动作而突然启动下车。
九、 让座——这首先和择座有关,黄色位置尽量不做。让老年人要看他携带的细软,如果是医院口袋则你要估算沿途有无医院,来决定让座之后是否还有机会“被复让座”,而大凡带着大包小包的往往是要出远门,让座之后建议立刻重新寻找站位点,那些穿着军裤大模大样往你身边一站的,可以视之为空气,这些“李鬼老干部”习惯了部队里那一套大爷作风,他们的中气比牛还足,所以不足怜悯。谁知道,他们是不是腐败高危份子!
十、 座友——有句话用来形容吃饭“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和谁吃”。的确,和谁坐大有讲究:首先,不要和怀抱“小孩”(比婴儿大、比儿童小)人群同坐,他们一旦伤心是很恐怖的,声污染加上乱踢乱踹,你的阿玛尼可“使不得”;其次,不要和脸色苍白精神猥亵昏昏欲睡着同坐,那或是正在经历呕吐前的“进出口博弈”,一触即发;第三,不要和胖子同坐,当然这个胖子的界定是看位子在空出来的时候他的一条腿是否已经覆盖座位边线;最后,不要和在吃东西的人同坐,一个急刹车或许他那块饼上的葱就要种到你擦过欧莱雅的景致面孔上去了。
这篇文章或许会招致很多人关于“真无聊”的唾骂,
不过生活中事事有窍门的道理想必大家都认同。
穷人坐公车也是消费行为,
既然有消费者保护权益,
那么乘客进行自我权益的主动防卫总是没错的吧?!
愿,天下有穷人早日开上自己的四轮驱动
等到本文已经和社会事实相悖时,
与天同贺祖国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