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要饭”还没解决好,又来了“要房”的
2009-12-19 20:49:46前些年,一位大学生在广州街头被城管强制收容,结果死在了收容所里。一件偶发的悲剧个案(当然也存在着某些必然性),被人们上升到国家普遍存在的“乞讨”、“流浪”人权自由问题,被拉到国家立法层面。
在那以后,一度流浪乞讨者在全国各个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大量冒出。他们不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理直气壮、毫无廉耻的流窜在地铁、天桥和商业大街上。有的自残自己或做残他人,以恐怖的面目与肢体向心软者哀讨;有的抱着自己或他人的孩子,不断地变换着乞讨者和毛片贩卖者的角色;有的网罗唆使一批未成年者,分片包干地每天完成定额指标;有的在城市做瘪三,在农村做富豪。他们是城市风景线中抹不去的“疮疤”,是社会人群中的治不愈“溃疡”,是城管大队最无奈的“天敌”,是不食人间烟火心中充满自由、博爱、人权理念者坚决的“捍卫对象”。直到今天,中国城市“要饭”的问题没有解决。
相对而言,中国城市“要饭”的问题好解决。但中国城市今天又冒出了一大批“要房”的。他们跟“要饭”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有房住、有工作、会上网、会骂人、能呼风唤雨、能兴风作浪,相同点是都挺理直气壮。
他们有的人一次次地听信谢、易、时、牛诸位专家的唱衰言论,一次次地错失了入市的良好时机。他们并不是没有房子住,他们是踏了空。他们指责房价是因为他们看到凡是买房子的人,都使家庭财产翻了番。
他们有的人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还没有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他们就要拥有一套和自己收入相当的产权住宅,办不到,就对国家社会不满,他们矫揉造作声称“夹心层很受伤”。其实他们只是暂时买不起房,中国的商品住宅还不都是给中国老百姓买去了。
他们有的人压根就是沽名钓誉、才学浅薄,只会做屡测屡败的房价预测,只会拿国外发生的泡沫案例不断地警告着国运上升的中国人。他们有不算小的房子,有大多数人羡慕的收入,他们还是理财投资的讲演者,他们更是报纸的宠儿。他们是言行从不一致的勤奋努力者。
他们有的人出门抬头想掉馅饼,低头想捡到皮夹子,从不认真对待工作和朋友,他们的目标从不现实。他们从来没有管过人,总是被人管。当自己工作时不思学习,当丢掉工作时不思转型。仗着有城市户口、会讲本地语言、能吃到低保,成天穿着睡衣睡裤、拎着塑料马夹袋逛大超市。要么就找几个小兄弟、小姐妹通宵搓麻将。政府给了房屋租金补贴,拿到手就去买香烟或者就投到股市里去。他们真是想靠着政府,延续着对农民工的优越感。
阅读(1027) | 评论(2)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