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名博品鉴不要成为算命大会
2012-01-20 09:41:49上周参加了一次名博品鉴活动。说是“看项目”是我站在自己立场动机而言,就组织者媒体而言,这种被称为名博品鉴团的广告附加值,似乎更为精确。
地产媒体组织的品鉴活动,最早的雏形是2009年初,脱胎于我在媒体时候搞的主编下午茶,说白了就是发红包稿。后来被网络媒体将收费的主编们改为了免费的博主们。
回顾今天的名博品鉴团,内容无外乎三部曲:参观样板房→讨论形势→合影留念。
有些别墅项目,因为配套完善,或许还有点互动游乐的元素。
但基本如此。
在这样一个模式中,参与的是:接待方开发商、组织方媒体(主要是网络媒体)、参与方博客写手。三种人因为属性不同所以目的不同,他们在其中应该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导向,但现在看来有点混淆了!
甲方作为出钱、接待的东道主,在目前情况下市场人气稀薄,希望通过带人这种方式至少给售楼处带来生机,你说是带点动静也好,锻炼销售日常接待也罢,至少甲方没有在这之中有成交的奢望。
当然,作为甲方,这种方式的成本是作为广告投放的附着,所以并没有产生额外过多的费用,最多伤点精神。
所以,甲方心态蛮好。
媒体作为组织者(其实是媒体的业务后台支持部门),提供的是一个【地产相约星期六】的平台,用博客组来团结一群写手并邀请他们作为自己的“砖家”资源,给开发商提供增值服务,无需开发商另外准备红包,自己也不存在收费要求,所以也算是一个公益活动。
另一方面,媒体不对名博们的发言限制,至少不需要向中宣部一样“发言先审核”,而且如今的人应对“秀”基本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表达底线,不会去吃了喝了却驳了主人的兴致,就像一群人参加小少爷的100天宴会,一般情况下不会说出“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之类的晦气话。
至此,媒体心态也好,只要拉得到人。
接下来看看参加者,这是心态各异的一个人群。
因为对参与者而言,他面对的是媒体、甲方、其他参与者。
就经济目的而言,媒体没利益,甲方不会因为这个名博说的有道理,马上总监位置或红包奉上!在和其他参与者的讨论中,也不会像MBA课堂那样存在很明显的利益协作和交换,当然暗中偶尔是存在的。
那么在这样一些背景分析下,名博品鉴其实是一团和气的——大家给甲方鼓鼓劲,彼此交换名片谈谈心,最后“给媒体笑一个”算是开开心心。
这时候,考验的是名博自己的自我定位——首先,今天是来堂会,别当自己能三言两语让开发商大老板跑出来热泪盈眶跟你握手拥抱,一把鼻涕一把泪;其次,这是一场没有押注的堂会,所以有不同意见也没有必要脸红脖子粗,倒是让百无聊赖的甲方落得“嘎嘎厌气”;第三,博客写手千千万,之所以还没有成为名人就是自己价值有限的体现,所以谁都别当自己是根“特别葱”,所以高谈阔论针锋相对颐指气使没必要。
分析了这个过程,接下来我们看看名博品鉴活动的下一步该往哪里去?
名博不是消费者,所以直接促懂成交别想。以前有段时间品鉴活动结束后,还要求博主们回家写文章,但后来不知怎么就没有这个要求了,大概是博主们免费秀也就不必“无得奖&还感言”。
给项目提意见也存在问题。首先,产品至此营销至此市场至此,说了也基本是白说;其次,慷慨陈词中能有真知灼见的比例,说出真话来这模式就没法做了,还是淡定保密。
但有时候有点想法特别是有点肚量的甲方,或许会希望听听第三方的意见,所以没把堂会做成纯粹堂会的意思,这时候面对的问题是,媒体要反应过来,这个时候这个阶段甲方要的是问答题形式,还是应用题形式了。
这很关键,问答题形式那就是堂会,一群人对着形势、房价一顿争论,反正谁也不用为结果埋单,这就是中端乃至低端的品鉴定位;而如果是应用题,那不论是人群质量、人群成本乃至甲方接待规格都不同,这就是圆桌会议的问计了。
问计还是堂会,这是甲方最终决定的。
现代HR课题里有很重要的一个叫做激励,发奖和评奖的目的方式结果都不同,所以也存在甲方对于各种品鉴活动“是堂会,是忽悠,是问计,还是现场会议”等功效预计。
所以,今天的话题或许无解,但组织者媒体要做的首先一部,是要和甲方去重新探讨对于品鉴这种形式的要求有无具体指向和变化。
至于名博们,别当自己是算命先生,所以务必——别真、别争,更别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