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杨红旭:保障房缘何频频“抽鞭子”
2011-08-02 11:07:54近日,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报送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需求与资金筹措情况的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在8月10日前报送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需求与资金筹措情况。
老实讲,今年关于保障房的各类文件,多得有点让人目不暇接,比如6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才下发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要求7月份集中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于7月31日前将监督结果上报两部委。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一点:保障房这事大过“天”,今年1000万套是死任务,若年底有地方敢完不成,长官就“拎着脑袋”去辞官吧。
该通知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地上报:2011年新开工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套数、工程总投资、政府投资需求和2011年资金筹措情况(包括财政预算安排、企业和个人自筹、社会融资、其他渠道安排资金);各地相关部门要对照建设项目清单,逐个项目统计、测算、核准投资需求和资金筹措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
好家伙,每个项目都过一遍,管理工作可谓“细致入微”了。缘何如此?首先,保障房建设堪称今年国之重政。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发展纲要”中,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列为约束性指标,也即“十二五”期间必须完成。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这是硬指标,中央掷地有声,当然要求各地全力以赴了。
其次,加快保障房建设力度,有两层重要意义。一层意义是改善民生,既然前面十年商品住宅一路狂飙,那么未来十年就该“恶补功课”,把保障房体系建立起来,若3600万套能如约完成,则2015年末将有20%的城镇家庭受益于保障房,保障数量堪称世界之最。另一层意义是拉动经济增长,并非只有商品房能刺激经济,作为房地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房投资一样能推动经济发展,水泥、建材、装修、家电等五十多个行业都能从中受益,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仍高达33%,其中保障房开工量大增功劳甚大。
再次,光靠粗线条督促,已经不给力了。虽然保障房指标,上半年早已派发给各地,且住建部还跟各地政府签定了“军令状”,可部分地方的推进力度仍值得担心,而且各地上报的笼通数据,很难看出其中有多大“水分”。比如,官方数据表明,截至5月底,全国保障房开工率只有34%,正当各界忧虑全年指标难以完成之际,6月底开工率就剧增至56%,仅仅一个月,就提升了22个百分点,还有地方政府频放“卫星”,号称上半年开工率已超100%,这些数据,靠谱率到底有多高?
既然说不清,那么只能让各地将每个项目的情况一一汇总上报,并让地方政府先排查、上级部门先找问题,然后再上报国务院相关部委。如此一来,各地既便是想渗点水分,玩点猫腻,恐怕也不太容易操作了。
实际上,保障房大力推进过程中,确实已经暴露诸多难题、矛盾。一方面,1000万套的指标高,有点“大跃进”的味道,各地一时半会招架不住,工作自然手忙脚乱,在筹集资金和土地方面,遇到较大困难;尤其是资金,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今年大城市土地出让金“收成”欠佳,而保障房投资规模却暴增,与此同时,大部分社会机构怎么都不愿意参与保障房投资,即便是国家发改委为保障房企业债“开绿灯”,在风险未知的情况下,不见得能卖出去多少。
另一方面,既然中央猛抽“鞭子”,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动脑子,想方设法虚报数字,或者用别的房子“充数”。比如,单位集资房大有“借尸还魂”之势,某些有钱有权的机关事业单位、央企,打着“保障房”的旗号,开始新一轮福利化分房,而地方政府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乐观其成,充当帮凶。
看中央这么三令五申,着实辛苦;而地方政府殚思竭虑,也算不易。由此可见,想把保障房这事办好,道路坎坷也。不推不打,恐难达标。
刊发于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