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卖豪宅,没隐私怎么行!
2011-07-04 15:28:10这是一篇讨论“卖贵房子的房子该长什么摸样”的文章,关于豪宅售楼处的思考在最近几年关于营销体系和道具的研讨中经常被提及,但作为售卖豪宅的售楼处,如何定义它的调调实在是个专门的课题。
有一种说法,叫做“卖豪宅的地方,一定要更豪宅”!这个说法没错,因为在豪宅无法真材实料显现的时候,给未来豪宅一个梦想或是一种提前按揭的饮鸩止渴,在知名的那些豪宅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做法的大行其道——
星河湾,我们看到五星级酒店给售楼处“压惊”,但它不具备普遍性,并非五星级酒店很稀奇而是他们家“实景绽放”的做法,已经让消费者了解渠道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
龙湖滟澜山算是一个符号,在08年的楼市淡季中,他们勇于把“造型坳足”,我孤陋寡闻所以第一次见识了售楼处的咖啡黑衣小哥穿梭所营造出的仪式感;
中粮海景壹号,那个情非得已搬进辉盛阁酒店底层做售楼中心的做法,一不小心成了一个很好的情景再现,因为居住该酒店的老外都需要穿梭过这个大堂进入健身房!
那天看第一财经一个关于职场达人秀的电视节目,谈到知名的悦榕庄电视招聘,那个资方代表讲了一句“富人回家后想要的是彻底放松!”
这个讲法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思路,售楼处是“样板房的放大版”还是注重私密和放松的私人俱乐部呢?
这其实就涉及到一个豪宅售楼处“最卖点”是什么的命题!
豪华?一定不是,这种金碧辉煌可以镇住普通人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但估计对那些自我膨胀的非富即贵们,他们打着饱嗝对燕鲍翅摆摆手,再普通不过了!
私密?就像汽车玻璃的功能一样,富人想要的私密和开放,无外乎是“我可以看到你,但你不能看到我”,这种不对称的附属感,或许是富人们喜欢的。
遵循私密和放松,售楼处如何做出调整?
关键词之一:化整为零。
剔除销售大厅接待功能,改为包厢式一对一服务。这样做的显性变化是售楼处不以热闹和人数来评估生意好坏,因为人都直接进了“专家门诊”,当然为了做到这种私密,在户外停车、预约看房等方面需要做的更加完善和多虑。
关键词之二:电子道具。
将模型、规划、单体乃至文件夹,全部通过现代化的IPAD设备来进行三维展示。那些关于规划、户型、效果图、区域配套、相邻关系之类的项目信息,完全可以通过现代化设备来全部展示,在立体感和效果方面不亚于拿着激光笔一通扫视。
关键词之三:一体化服务。
富人总是忙碌的。所以尽管我不建议将售楼处索性彻底化整为零地改为“上门预约咨询”般极端,但我还是觉得可以尝试一体化的“咨询、按揭、过户、监理”等服务,在一对一服务之外,所有手续如港剧“上律师楼签字”一样一条龙服务。
关键词之四:投其所好。
最近MSN上流行一句签名“你又不是环保袋,你拼命的装呀装呀装什么呀!”的确,富人过的不轻松,那种端着的POSE自己也累。那些有钱之后就满口艺术的装腔作势者,利用他们的对味心理,将售楼处按照一个艺术馆的神秘来打造或许是个正中下怀。而且,还越抽象越好,因为——看不懂!
关键词之五:档案分类。
别说文人相轻,富人同样如此。或许在有了阶层之上的局部差别,更加重了这种攀比,是否可以尝试建立看房档案的方式,富人和而不同,最大限度保障买房过程的私属个性。
最后再来个脑筋急转弯——中国富人到哪里最放松啊?
答案是国外,只有到了天高皇帝远没人认识没人知道没人八卦的地方,才可以换上T恤和人字拖,也换下板式表情。
那么,在售楼处的内部,是否可以还原局部的国外“无人知晓”感呢?
如果不能放下“豪宅的售楼处哪能可以不豪华”之情结,那么我建议在售楼处的内部装修上可以往天更蓝海更深的国外调调上靠拢,至于销售员说英语或者请红头阿三做门卫,这倒还是小噱头,但关键要解决的是私密之上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