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叶檀:地方债务买单者:储户、纳税人、投资者?
2011-06-02 11:52:55地方债务买单者:储户、纳税人、投资者?
地方债务迟早要清偿,建立清晰的资产负债表、明确负债主体的偿债责任至关重要,必须坚决摒弃以再贷款的方式让全体纳税人为地方政府买单的方式。他们已经为了国企、银行买过一次单,不能再买第二次。
据路透社6月1日报道,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方法是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同时允许省、市级地方政府发债。
地方债务到底是多少?各家说法不同。央行09年5月末提供的数据是负债超过5万亿,而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表示,到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超过7.38万亿,而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先生提出的数据是10万亿,考虑到地方负债构成中银行贷款大约占8成,刘明康先生与许善达先生的数据出入不大。目前透露的信号是其中的2-3万亿可能违约,也就是说,总体坏帐率大概在20%到30%之间。
清理地方政府负债十分必要,关键是建立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谁负债,谁买单,谁承担风险,清清楚楚,绝不能含糊。在建立明确的债务关系的同时,以投资效率约束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以信用评级重构未来市场化的地方债务体制。
传说中的债务剥离方式透露出不良的气息,将坏帐划入专设公司,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并不愉快的银行市场化改革之路。这是一条靠发行基础货币以隐性通胀剥夺民财、为银行和国企坏帐买单之路,其结果虽然为国企与银行脱困,却后患无穷——留下了数家尾大不掉的不良资产公司,而国企与银行的市场化信用体制无法建立。截至目前,银行的贷款仍然大部分流向大型国企与地方投融资平台,依靠贷款定价权获得主要利润。
2004年第一季度,各类商业银行累积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2万亿元。以对四大国有银行直接或者间接注资为标志,银行业改革拉开了序幕。政府注资实际上是把银行不良贷款转变为政府负债。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花费400亿元建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利用央行提供的5,700亿元再贷款、对四大银行发行8,200亿元财政担保的定息债券,按账面价值购买了四大银行的14,000亿元不良资产,剥离了银行系统主要的不良资产。2004年和2005年政府先后又对中行、建行和工行实施了第二次财务救助,从中国外汇储备中先后拿出600亿美元注入三家银行,总共剥离7300多亿元可疑类贷款和核销4500亿元损失类贷款。2008年以同样的方式从农行剥离不良资产8000亿。
上述银行改革,买单者有三种人群,储户、纳税人与投资者。
再贷款事实上是由央行直接发放基础货币稀释债务,按照原价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其实质是给银行补贴,以纳税人的钱承担坏帐。专设的资产管理公司向银行发行债券,是间接向银行注资,银行的负债转变成了资产。而资产管理公司的这笔债务无法清偿,2010年债券延期十年,负债至今未消,高高挂起。银行上市后,不断进行再融资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其实质是让银行投资者为银行的规模扩张风险买单。汇金、国外战略投资者由于以净资产购股,不仅没有承担成本,反对在银行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大获其利。储户的损失通过负利率的方式,年复一年创造着银行的利润。
我们绝不能以再贷款的方式、以剥夺民财的方式,为地方债务买单,市场不允许,民众也不会答应。
地方债务有走市场化之路的条件。
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建立明确的资产负债表。2010年,银监会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并制定并实施“分解数据、四方对账、分析定性、汇总报表、统一会谈、补正检查”的工作步骤,目前拥有完整的数据,以此数据为基础,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项目得到了梳理,资产与负债较为清晰。
一旦允许地方发债,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至关重要,地方政府的信用纪录,地方的偿债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接受债券购买者的检验,很难想像债券购买者会为一项毫无产出的面子工程掏钱。如果地方投融资公司出面发行企业债,那么项目的投资收益评估报告将一一摊到桌面。公开的风险比不公开的安全要让人安心得多。
设立类似于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之类的公司接受地方债,怂恿地方政府加大重复抵押、资产抽逃等道德风险,为面子工程、会议工程等提供支撑,未来将增加难以割除的低效金融公司,剥夺了投资者的投资权与判断权——由纳税人为地方债买单的行为,绝不应该重新上演。
注:前两天写银行股风险,原因
此文感谢周洛华,他第一时间发来短信,说是为民说话。
下午与徐滇庆教授见面,论及货币、房产。
有人说,天天看经济黑暗面,是否心里无法承受。
悖论的是,没有坏到不可治,才说话。
用大历史观,就能理解。
最近又开始拔刀相助一件事,无法容忍欺骗竟到如此地步。
昨天写的江湖生态文章,收到对方传真,称保留法律权利。
看到一幅照片,江豚流泪。
横亘心头,无法消解。
我们竟然无法给如此可爱的生灵最后的栖息地。
不幸生于此地,不幸与贪婪者为伍,不幸遭遇大旱,更不幸的是,每条大河上都拦起了水泥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