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杨红旭: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变数”
2011-05-25 13:02:35近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公开表示:货币调控不会无限,第二三季度进入观察期,还可能调一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加息已结束,随着经济下滑,第四季度货币将转向放松。
这是近期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学者,对货币政策走势“最大胆”的一次预测。毕竟,当前仍处于加息通道,经过年内五次提高之后,存款准备金率已提至21%的历史最高水平,国家抑制通胀和高房价的决心并无重大改变。
然而,货币政策的滞后性,却是不得不考虑的事,一般性的共识是,货币政策显效期滞后两个季度左右,政策制定者必须未雨绸缪,防止“车速”过快,届时刹车失灵。比如2008年,上半年,还在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孰料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经济下滑速度偏快,及至下半年货币政策转向时,行动已显迟缓,不得不手忙脚乱的在10月-12月期间,短期内连续降息四次。
当前,与2008年相似之处在于,经济增速放缓、通胀维持高位,只是二者严重程度皆低于当年。至于楼市,2008年二季度降温,8月全国房价出现下跌拐点,当前房地产市场,同样处于调整状态,房价步入僵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必须谨慎使用货币工具,既要为当前物价“降火”,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速度过快。至于楼市,中央层面重在抑制房价,短期内不会动摇,如果市场过于低迷,最着急的当属对房地产高赖依赖的地方政府。2008年5-10月,在中央出招救楼市之前,已有20多个城市急不可耐的先行出台文件,刺激当地楼市。
当前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和微妙。一方面,4月份 CPI仍处5.3%的通胀高位,还须紧缩货币政策。另一方面,经济有下行隐忧,4月份PMI从3月份的53.4下降至52.9,为近7年历史最低的4月份水平,低于市场预期,并引发了关于中国经济增速是否会持续放缓甚至出现硬着陆的讨论。自去年一季度GDP攀高至11.9%后,一直慢慢回落,今年一季度为9.7%,预计接下来还将继续回落。近日北京大学发布的《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称:从我国目前的宏观失衡特点来看,既面临通胀的压力,同时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必须防止“滞胀”的发生。
国家决策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风险。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4月13日指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他强调要保持当前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同时提醒“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房地产政策,既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经济政策的影响,由于其资金密集的行业属性,尤其受货币政策变化影响甚大。如果第四季度货币政策不再进步紧缩,甚至有所放松,则同样会使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力度受到影响,或者说政策压力减小。
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矛头,主要指向房价。自今年1月26日“新国八条”出台以来,市场持续降温,按照新华社的官方口径是: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得到遏制,各地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和二手住房成交量环比总体回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和二手住房销售价格总体趋稳,房地产市场调控初显成效。
然而,房价总体上仍在上涨,只是涨幅收窄。总体而言,正如货币政策一样,房地产政策也步入观察期。原本很多业内人士预期,国务院8个督查组回京汇报后,还会有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结果至今悄无声息,连社会上争议最大的“房价控制目标”,也少有城市按国家要求根据民意进行调整。若说调控新动向,当前只有发改委措辞严厉的推行“一房一价”政策,不过这仍属规范市场秩序的范畴,对于房价走势影响不大。
实际上,由于土地市场比房产市场更加低迷,导致土地出让金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已使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受到影响。另外,今年全国10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又使地方政府必须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和建设,若完不成任务,则地方长官将被约谈或问责。因此,第四季度部分地方政府局部放松楼市政策的可能性很大,若加之货币政策松动带来的资金面的略转暖,则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慢慢筑底,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部分城市可能出现实质性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