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PE退出不该过于依赖IPO
2011-05-23 15:21:31《中国经营报》于2011年5月14日发表“PE退出不该过于依赖IPO”,全文如下:
中国互联网企业扎堆密集赴美IPO,一片风光。其背后的PE投资者乐见其成,分享这场资本的盛宴。
随着中国创业板的开闸,将曾经困扰PE的退出渠道打通,PE投资热情高涨。上市企业确实增多,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共有105家在境内外市场上市,融资总额达184.34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76亿美元。
然而问题依然很多,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破发的并不少见。PE要想全身而退,获得真金白银并不容易。当然,上市终归是有机会,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只不过,更多PE投资的项目注定是永远无法IPO的。它们的出路何在?
理论上PE退出的渠道有以下几种:IPO、并购、管理层回购、产业基金或其他PE接盘、企业破产清算以及分红获利等。
在中国的市场上,PE退出的渠道集中于IPO。这导致PE寻找项目具有中国特色“自上而下”的方式,从证监会、地方金融办到各高新园区,以及各家券商去寻找正准备IPO的项目。在中国做PE不讲技术,而是讲人脉、讲价格。然而,这些准IPO的项目也有“失手”的时候,创业板过会很多也会被否。
但投资人依然乐此不疲,他们开始转战已经上市的被低估的企业,帮助管理层进行私有化,再包装重新上市,获得高额回报。再者一些PE潜伏到具备转板机会的新三板,在披露2010年报的81家新三板公司中,有36家公司已满足了创业板上市的条件。
中国PE退出高度依赖IPO,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从国际市场来看,并购是PE退出的主流渠道。
对于很多小公司来讲,被并购后不仅可以快速收回前期的投资,甚至还可以得到更多未来发展的资金支持,让公司股东的权益得到保证。如果小公司是并购方看好的核心方向,出的价格可能比股票市场更高。
这种产业并购的案例有成功样板,分众传媒上市之后,以3.25亿美元的价格取得聚众传媒100%股权,聚众传媒的投资者美国凯雷集团等得以成功退出。还有百度收购导航网站hao123、腾讯收购中国领先的社区平台与服务提供商康盛创想等。
但是,这种方式在中国并不流行。清科集团CEO倪正东认为,在中国VC投了很多公司,其实只有15%的公司最后上市,有一半公司都是半死不活,还有很多是死掉的。在PE里面,90%以上都是IPO,很少被并购。中国公司企业家宁愿这个公司死掉,也不愿意卖给对手,这可能就是因为“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文化而产生的结局。
尽管中国有意加快创业板的上市企业数量,但最终能上去的是少数。“现在PE几千上万家,每家每年投资几个项目,几万家企业怎么可能同时都上市呢?”一位清醒的PE投资者感叹。
显然,寻找新的退出机制,PE投资者适应新的并购退出方式,是PE未来的一道新考题。
PE盛宴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去年共有82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市场的PE成功募集到位276.21亿美元。2010年新募基金小型化趋势明显,继2009年规模不足两亿美元的基金占比达到基金总数的66.7%后,2010年这一比例扩大至了74.4%。
PE诱惑
PE是一个镀金的行业。事实上,以国际通行的衡量标准来看,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以私募股权融资总额占据当年GDP总量的比例计算私募股权的渗透率,目前在中国这个比例十分微小,仅仅0.1%。美国私募股权渗透率是中国的8倍,而英国这个比例是2%,相当于中国的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