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收藏博客 | 豪宅博客
    个人资料
  • 姓名:张健豪宅专家
  • 博客等级:21
  • 博客积分:2226635
  • 博客访问:2278692
    博客标签

我的好友
  • 博文

十八年的“信托”感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11-05-18 16:24:06

《信托周刊》第63期发表十八年的“信托”感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全文如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荀子•劝学》

王巍:1993年,《信托法》的起草工作正式开始,一场汇集了各方力量的中国式信托制度设计之路也由此开始起步。其后,一大批信托仁人志士开始深入研究信托的制度机理和本源业务模式,认真借鉴国外信托发展的有益经验,并深入反思国内信托摸索的经验与教训,期待对现有的信托模式进行改良和优化。您作为这支队伍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员,伴随《信托法》的起草、公布和实施一路走来,在过去18年的岁月里,坚持不懈地推动信托立法进程,坚定不移地维护信托机构正当权益,始终如一热情地传播信托理念,无怨无悔地为中国信托业奔走呼号,将您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信托事业,兢兢业业,锲而不舍。在过去的18年里,不论是组织和参与信托立法,还是为信托业的发展奔走呼号,您对信托事业可谓是锲而不舍、尽心竭力。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您回顾信托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审视目前信托业面临的困境,不知您有哪些感想或心得体会?

 

王连洲:回顾18年来,与“信托”接触或者说结缘,绝非预料中的安排,而是工作上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的机会。

 

没有六届全国人大强化立法机构所展示的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就没有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诞生,从而也难有自己从中国人民银行调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并接触信托立法工作的机会和可能。

 

这些年来,不管自己是在公务员岗位上,还是在退休以后的生活中,应该说有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了与“信托”直接或间接有联系的活动。尤其是按照全国人大财经委领导的安排,我具体组织和参与了中国《证券法》、《信托法》、《投资基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起草工作,使我有机会更近距离、更深入地接触了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其中包括对于中国信托投资机构及其经营情况的关注。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自己为中国信托制度的确立和信托行业的发展,所做的实际推进工作仍然显得太少,仅仅献出的一点绵薄之力,毕竟有限,也不会有太多的实质性作用。但还是应当说,无怨无悔。

 

信托不仅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财产管理制度,而且是一种社会善治需要依靠的神圣理念,它不仅有助于挖掘资源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的某些特殊目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信托”不仅是富人财产管理的俱乐部,也应当成为稍有余钱的普通人在投资理财时可以信赖的帮手。

 

我应当感到庆幸,在这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里,能有机会与信托结下不解之缘,并能够为推动信托移植到中国做些工作。

 

在这18年里,推动信托发展是自己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当然也成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确定信托制度而立法,为营造信托业生存环境而畅言,这些都使自己有机会认识了众多业界朋友,也开拓了自己的业务视野。

 

当然,毋庸讳言,我对信托经营环境发表的一些诚恳建言,也难免因为过于直截了当和无所顾及,以及对信托监管环境的“针砭时弊”,有时被误会,甚至遭到个别“不足为谋”之类的非议。不过,应当承认,很多时候个人事业上的乐与忧,往往起因于对信托生存环境的顾及和担心。也许可以说,一种机会、机缘和责任,使自己总难以摆脱对信托行业的关顾,既乐于此道,也必乐于其中。

 

1993-2001年,从《信托法》立案起草到颁布实施,拖延了八年的时间。尽管其间经历了无数的曲折与坎坷,而最后终于迎来了《信托法》的诞生,这种“雨后彩虹”的满足感也令人足以感到欣慰。

 

2001-2011年,我从公务员岗位退下后,被聘担任信托行业自律组织的顾问,尤其是在享有盛誉的华宝信托公司,被聘担任信托行业的第一位独立董事,并有幸多次参加了各种主题的信托会议和考察活动,使自己依然感到还生活在这个集体中。

 

应当说,在过去的18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与信托立法、信托实务、信托研究和信托普及,几乎息息相关,绵延难断。每当信托业遇到可能引起波动的事件时,总会有不少业内同仁或传媒界人士,跟我谈起信托在中国本土化和良性发展的前景。

 

大家对以下几个问题,几乎都有共识:

 

一是应该充分发挥信托的功能作用,促进信托业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应当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增长迅速,特别是暴发户出现,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不仅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急需的资金和服务,而且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充分挖掘和调动社会资源,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都将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完全靠银行吸收和运用这些资金,弊端似乎越来越大。一方面,大量的储蓄存款使银行运用资金的压力加大、风险增加,有损银行信用的稳健运行;另一方面,单靠银行,实际上既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要,也无法满足实业项目等中长期投资需求。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很有必要适当借鉴国外的一些制度和做法,注意发挥信托业的功能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市场化措施,主动促进信托业的规范发展,而不是消极地限制和约束信托业的发展。

 

二是发展信托业必须开发新的信托业务品种。

 

我国信托业虽已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但在曲折的历程中仍未真正摸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信托经营之路。在《信托法》实施之前,信托公司基本上是经营银行的业务,由此也导致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狭小、资金来源渠道少,大部分信托公司的经营逐渐陷入缺乏资金来源的困境,难以进行长期投资和基础设施等实业开发建设。更有甚者,不少信托公司被迫以短期资金(特别是拆借资金)搞长期投资,有些无法及时收回,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经营风险骤增,这是一些信托公司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信托法》实施之前,真正的信托业务基本上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信托公司经营的主要是代理业务,迫切需要开发新业务。在《信托法》实施之后,随着信托法规体系的逐步建立,信托公司开始向信托本原业务回归,虽几经规范和矫正,但贷款业务和通道业务的比重仍较高,融资平台和通道作用的色彩仍非常浓重,离专业的财产管理机构还有不小距离。

 

三是规范信托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有必要加快推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完善,我国经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这就为我国信托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不仅经济发展本身会要求和促进信托业的发展,而且社会公众手中的资金和财产将不断增加,也会促进个人信托业务逐渐发展起来。目前,我国信托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相当的规模,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必须制订一系列更细化、更具操作性的专门法律或法规,为信托公司的经营和主管部门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规范,促进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

 

四是应当进一步加大和增强对信托业监管和服务的双重制度建设力度。

 

我国信托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广大群众对信托业务还不太了解,信托公司也未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很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而且,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加之相关规定之间尚不够非常严密和协调,主管部门对信托公司进行监管和规范引导的力度仍有待加强。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认真加强监管,监督信托公司谨慎、尽职地经营管理好信托资产,树立起信托公司的信誉。一方面,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使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制定必要的规则(如谨慎投资规则、防范利益冲突规则等),并专门制定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业务指引,为信托公司开展业务提供切实可行的规范和标准,促使信托公司依法经营,推动我国信托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五是信托的普及宣传、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仍任重道远,需要大力加强。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三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但相比于社会发展对信托的需求,尤其是面对信托行业的迅速扩张,这些基础工作仍显得相当薄弱。信托本质上是一个依赖口碑、创新和人才的专业化服务行业,因此加强信托的普及宣传、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是一项夯实基础、立足长远、事半功倍的重要工作。

阅读(1180) | 评论(0) | 收藏(0) | 推荐(0) | 举报

暂无评论
  • 发评论
  • 登录 | 注册
  • 最少5个汉字。请勿发表色情、反动的内容或广告,谢谢合作。
    • 请选择表情
    • 真棒
    • 我生气了
    • 我酷吧
    • 微笑
    • 热吻
    • 好害羞
    • 翻白眼
    • 悲伤
    • 抓狂
    • 疑问
    • 窃笑
    • 惊讶
    • 鬼脸
    • 大笑
    • 呲牙
    • 闭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豪宅之家的观点或立场。
    copyright (c) 2004 haozhai.cn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豪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