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文
你说,或者不说
2011-04-26 10:46:25一直困顿于在很多场合,会不会说话的咫尺天涯。当然,这里的会不会说话,不是生理差距而是一个现代人在现在社会背景下的适应程度指数。
有个老板说"现在职场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话现在在很多企业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话都来自于资方。可见在劳方的薪酬、奖金、升迁乃至保险、福利甚至假期都明着归于【劳动法】暗着屈从资方的背景下,同样一句话的确冰火两重天。
上周和一个朋友吃饭,他在农委下的酒店做着总经理,但又想去旗下一个农产品直销中心,他就跟领导说(他学给我听的):"朱馆长,直销中心那里经营情况不好,我睡也睡不着。我想去那里救火,当然我不在意什么一把手二把手之类的虚名的!(话锋一转)但是,我要确保可以直接对你负责,否则到时候我的工作没法开展!"
这话表面一听,领导必然感动,因为领导听到了"(因为公司业绩不好)我睡不着"和"我不在乎一把手二把手的虚名",心里断然会为下属的分忧和主动请缨而感动不已,但仔细推敲这话恍然大悟,明里暗里不就是要做老大么?
只不过在国企浸淫了多年的他,已洞悉如何跟领导采用迂回的方式来要权要钱。
这话我说不出来。
还有一个业内知名的老糨糊。他跟领导的据理力争更加艺术性:在05年楼市调控时领导遇到年终奖周转不灵,他适时地跟领导谈愿意倾囊相助拿出儿子结婚的50万现金帮助领导渡过年关。
他自然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知道该企业年终奖就算发个双薪也得150万以上,所以他敢于铤而走险地让领导平白无故欠了个人情。后来的几年,领导自然在职位上、放权上、任用上最终是监控上给予其几乎畅通的权力,人称企业的"九千岁"!老糨糊自然赚得盆满钵满,职业生涯在59岁达到高峰,甚至一度差点因为上市而成为名正言顺的"退休富翁"
两个案例看似都是跟领导沟通和斡旋,但方式各有不同,尽管可以归于都是"拔刀相处&以退为进"但在形式上一个打了主人翁牌一个打了家丁牌。
我曾经被领导教诲:"弄现在还研究什么业务啦?业务做得好点坏点有区别伐拉?!关键是要学会沟通!"我是不会沟通,但是我不是没有尝试过沟通,只是适得其反还是索性放弃。
领导从欧洲回来,两鬓多了白发,我想套近乎来着:"领导,弄从澳洲回来晒黑了"。领导停顿三秒,转而谈工作。
回家后我甚为得意自己的贴心和细致,不想回家给妻子一顿教训:"领导哪能可以说他晒黑啦?弄应该说他"看起来(肤色)很健康!"
我顿悟,表达同样一个意思两种说法果然给人感觉完全不同。
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如今的职场,如果你是小弟或者中层,那么对于说话艺术的要求还不是很高,但如果到了高层,在平级之间的争斗,在对上"看猴子屁股"的化尴尬为自然,则是现在一言蔽之的EQ情商之争。
有朋送了八个字给我:针锋相对,阳奉阴违。我第一时刻质疑"这两个成语意思冲突的!"有朋笑而不答,我呆若木鸡30秒后顿悟,但这30秒如果在关键场合,已经输得一败涂地了。
我们都是传统教育的产物,我们对于说的理解都是"很台面化的",因为我们对于说的认知是"表达正确的意思",但忽视了"在正确的场合,正确的时间"这个状语,所以那句流传很广的"做正确的事,不如正确的做事"让我们会读会听会传播但不大会深谙!
回想起那个老糨糊曾经告诫我的一句经验之谈:"碰到问题,可以晚5分钟回答",意思是先让对方说完,五分钟后给予答复。而我怎么肯呢?"等5分钟回答,不是让对方认为我反应慢,业务差么?!"问题和差距就在这里。
再回到说正统教育,那里面教育我们的价值观是要么是要么非,而不存在似是而非的态度,说的好听点,这叫包容。
正统教育还告诉我们,面对大是大非要第一时间表现你的立场。而今天,我们的思维或许要有个"玄关",先想好这个事情怎么说是正确答案,而后"怎么表达这个正确答案(或者说要不要正确答案)"!
结果可能有几种:
第一,我直白地把正确答案说出来!
第二,我用修饰过的言语把正确答案说出来!
第三,我用修饰过的言语把答案说出来,不论它是否正确!
过去,我只有第一种方式表达,对于第二第三种的方式完全屏蔽。
现在看来,我的路还很长。
如果用第二种方式,我需要在很长的训练乃至犯错中成熟起来;
如果用第三种方式,我认为正直的人格不应该如此,也很难!
那么折中的第二方案,我能学会否?!
你说,或者不说,真相只有一个,但结果会有很多个。